水硍山
在今贵州江口县西南,接石阡、岑巩县界。《明史·贵州土司传》:万历三十四年(1606),“贵州巡抚郭子章讨平贵州苗……其在水硍山介于铜仁、思石者,曰山苗,红苗之羽翼也。……子章乃命总兵陈璘、参政洪澄源率官军五千,益以士兵五千,攻水硍山”。又,同书《陈璘传》:万历三十四年(1606),“令璘军万人攻水硍”,即此。
在今贵州江口县西南,接石阡、岑巩县界。《明史·贵州土司传》:万历三十四年(1606),“贵州巡抚郭子章讨平贵州苗……其在水硍山介于铜仁、思石者,曰山苗,红苗之羽翼也。……子章乃命总兵陈璘、参政洪澄源率官军五千,益以士兵五千,攻水硍山”。又,同书《陈璘传》:万历三十四年(1606),“令璘军万人攻水硍”,即此。
北宋靖康元年 (1126) 改唐天井关置,即今山西晋城市南三十里天井关。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改天井关置,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太行山顶。地形险要,称为天设之险。元末又名平阳关。
北宋置,属灵泉县。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洛带镇。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北部。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洛带,人口3000。相传为三国蜀诸葛亮所建,因刘禅曾失落玉带于此,故名落带,后取谐
在今山西柳林县东二里青龙村。《方舆纪要》 卷42永宁州: 青龙泉 “平地涌出,西流入黄河”。
在今湖北石首市西北。《方舆纪要》卷78石首县:竹林港在“县西六十里。地多竹。元大德中,江水决于此。为堤防要口。盖与公安接境处也”。
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四里。《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克扬州,“孟俊进攻扬州,屯于蜀冈,韩令坤弃扬州走”。胡三省注: “蜀冈在扬州城西。扬州城在蜀冈东南,城之东、南、北皆平地,沟浍交贯,
在今湖北巴东县北。《方舆纪要》卷78巴东县:东奔峡在“县北二十里。两岸孤峰绝壁,蜀江经流如马奔轶”。
一作鄯阳县。隋大业元年 (605) 改招远县置,属朔州。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三年 (607)改属马邑郡。唐复属朔州。辽以后作鄯阳县。明洪武初废。古县名。又作鄯阳县。隋大业元年(605年)改招远县置,治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在铁岭城 (今辽宁沈阳市东南奉集堡)。洪武二十六年 (1393) 移今辽宁铁岭市。清康熙三年(1644) 降为铁岭县。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
即今广西贵港市南九十里武思江东岸木梓镇。清嘉庆十六年(1811)移浔州府通判驻此。
1933年改红水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在大芦塘 (今甘肃景泰县东芦阳镇)。1978年徙治一条山镇 (即今治)。在甘肃省中部北端、腾格里沙漠以南,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东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为邻。属白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