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州
①元至元十一年(1274)置,属大理路。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至元十五年(1278)升为府。
②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属会川路。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五里老街乡。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永昌县。二十四年(1391)复改为永昌州。二十七年(1394)废。
(1)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治今云南省保山市。属大理路。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保山、永平等市县一带。十五年升为永昌府。(2)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治今四川省会理县西北。属会川路。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废。
①元至元十一年(1274)置,属大理路。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至元十五年(1278)升为府。
②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属会川路。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五里老街乡。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永昌县。二十四年(1391)复改为永昌州。二十七年(1394)废。
(1)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治今云南省保山市。属大理路。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保山、永平等市县一带。十五年升为永昌府。(2)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治今四川省会理县西北。属会川路。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废。
在今甘肃岷县南。《明一统志》 卷37岷州卫: 栗林寨 “在卫城南一十五里”。设置年代不详。在今甘肃省岷县南。清时属岷州。
①旧称今渤海、黄海一带为北洋。南宋姚宽《西溪丛语》:“今自二浙至登州与密州, 皆出北洋,水极险恶。”②清末至民国时称今江苏省以北的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等沿海各省市为北洋,而称其以南沿海各省市为南洋。
即今吉林珲春市。旧名珲春庄,清设珲春协领,副都统于此。宣统元年(1909)设珲春直隶厅于此。
亦作观亭山、峡山。在今广东清远市东。《水经·溱水注》:“溱水又西南径中宿县,会 一里水。其处隘,名之为观峡,连山交枕,绝岩壁竦。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庙渚攒石,巉岩乱峙中川。”《元和志》卷34
①明置,属北胜州。在今云南永胜县南清水。②明置,即今甘肃榆中县东三十里清水驿乡。
亦名都荔山。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南隅。明曹学佺 《广西名胜志》 卷1阳朔县: “县理设在都利山下。《注水经》 云: 漓水又南径都利山是也。以出香草,故名。”
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明《八闽通志》卷4《地理·山川》:投桃洲“在马头江中,其形如桃,故名。洲上有田几千亩”。
在今浙江龙游县南。《方舆纪要》卷93龙游县:大虹桥“在县南,路出遂昌。山岩高险,阻塞难行。天顺四年,令王瓒凿石构桥,遂为通道”。
亦名得胜场。在今四川成都市东郊牛市口。清嘉庆《华阳国志》卷6:得胜场“即牛市口,治东五里”。区片名。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部。原华阳县德胜场耕牛集市,故名。1936年划入成都市区。有商业和农副产品市场
①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置,属福建省。治所在台湾县(今台湾省台南市)。辖境相当今台湾省。光绪元年(1875)以后缩小。十一年改属台湾省。十三年改名台南府。②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属台湾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