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阳郡
①南朝梁改营阳郡置,治所在营浦县(今湖南道县西北)。隋开皇中废。
②唐天宝元年(742)改滁州置,治所在清流县(今安徽滁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椒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滁州。
南朝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改营阳郡为永阳郡,治营浦县(今湖南道县西营山下)。辖境相当今湖南省道县、宁远、新田等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①南朝梁改营阳郡置,治所在营浦县(今湖南道县西北)。隋开皇中废。
②唐天宝元年(742)改滁州置,治所在清流县(今安徽滁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椒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滁州。
南朝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改营阳郡为永阳郡,治营浦县(今湖南道县西营山下)。辖境相当今湖南省道县、宁远、新田等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在今河南固始县南。《方舆纪要》卷50固始县“山”条下:“又县南有白鹿崖,亦昔时戍守处,故寨存焉。”
在今福建沙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7沙县:“龙泉峰在县东南十七里。脉自尤溪县界,分三陇蜿蜒而来,至起崛起三峰。”
在今陕西千阳县东南。《寰宇记》卷32:“秦王马迹泉在节义乡。”久湮。
北宋置,属中山府。在今河北唐县西北六十里军城镇。金改置军城镇。
即蒙古车臣汗部右翼中前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温都尔汗西南,克鲁伦河北岸。
清置,属长治县。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荫城镇。在山西省长治县东南部。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荫城,人口 4360。因位居老雄山主峰北麓、万松树荫之下,故名荫城。为上党古镇。1949年为
西汉董仲舒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南。李肇 《唐国史补》 卷下: “旧说董仲舒墓门,人过皆下马,故谓之下马陵。后语讹为虾蟆陵。” 白居易诗 《琵琶行》 曰: “家在虾蟆陵下住。”即“下马陵”。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贞元十年 (794)以陈许节度使为忠武军。治所在许州 (今河南许昌市)。辖许、陈 (今河南淮阳县) 二州。相当今河南长葛、太康以南,舞阳、沈丘以北,襄城以东,淮阳以西地。天复元年
即褒谷南口。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三国志·蜀书·魏延传》: 蜀汉建兴十二年 (234),魏延先至,“据南谷口”。杨仪等奉武侯之丧还,延迎击仪。延军皆散,仪遣马岱追斩之。
唐武德四年 (621) 分铜陵县置,属勤州。治所在今广东云浮市西南富林镇。次年属春州。后废。开元十八年 (730) 复置,为勤州治,天宝初为云浮郡治,乾元初复为勤州治。后州治移至铜陵县,富林县属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