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山
又名连城山。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方舆纪要》卷56褒城县:连城山“相传汉王所凿,亦名汉王山”。
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区西北、石门水库东。传为汉王刘邦练兵处得名。因有十二峰连接如城垒,又称十二连城、连城山。秦岭南侧余脉。最高峰海拔 1556 米。山体主要由变质岩构成。西侧襄河谷地古代为通向关中要道。山麓原有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建石门水库,石门被淹,重要石刻移存市博物馆。
又名连城山。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方舆纪要》卷56褒城县:连城山“相传汉王所凿,亦名汉王山”。
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区西北、石门水库东。传为汉王刘邦练兵处得名。因有十二峰连接如城垒,又称十二连城、连城山。秦岭南侧余脉。最高峰海拔 1556 米。山体主要由变质岩构成。西侧襄河谷地古代为通向关中要道。山麓原有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建石门水库,石门被淹,重要石刻移存市博物馆。
元置,属中书省。治所在泰宁县 (今吉林洮南市东北洮儿河北城四家子村)。辖境相当今吉林洮南市、乾安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以北,内蒙古大兴安岭以东地。明废。
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南。《宋史·地理志》:沅州渠阳砦有“丰山新堡”。《方舆纪要》卷82会同县:丰山堡,“宋时蛮置丰山新堡,熙宁中收复。元丰三年改为丰山寨,属沅州。寻属渠阳县。八年废。崇宁初,复置丰山堡。今
在湖北浠水县东。《北齐书·慕容俨传》:天保十年 (559),“将兵卫送萧庄,筑郭默、若邪二城”。《资治通鉴》: 南朝陈太建五年 (573) 十月 “甲午,郭默城降”。胡注: “晋氏不兢,刘、石强盛,郭
金贞祐二年(1214)改永平县置,治所即今河北顺平县。元属保定路,至元二年(1265)复为永平县,寻升为完州。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完县。金贞祐二年(1214年)升永平县置,治今河北省顺平县。辖境
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南。《寰宇记》卷10宛丘县: 贮粮台 “在县南二十里。古老传云: (魏) 伐陈,于此筑台以贮粮,北临蔡水,下通江淮之利”。《清一统志· 陈州府二》: 贮粮台“俗呼平粮塚。其高二丈,大顷
①亦名尼什哈山。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北郊。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8:尼什哈山“一名龙潭山。曰尼什哈山者,国语谓小鱼也,山之东北有河出小鱼,山因以名”。海拔388.3米。上有高句丽古城遗址、龙潭、龙凤寺、
在今江西信丰县南。《寰宇记》 卷108虔州信丰县: 铁石岩 “在县南。岩有二峰相对,空豁奇诡”。《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铁石岩 “在信丰县南二十里。亦名铁石碛。上有二门,中容百余家,产花果。又有古井
即汉渠。在今宁夏西北部黄河西岸。《西夏书事》卷20作“汉源渠”。
隋开皇十六年 (596) 分乐陵县置,属棣州。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西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分饶安县复置,属沧州。贞观六年 (627)省入乐陵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南皮
明崇祯三年 (1630) 于废永宁宣抚司置同知,属叙州府。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城。雍正五年(1727) 废,八年 (1730) 复置,乾隆元年 (1736)升为叙永直隶厅。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古蔺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