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汝南县

汝南县

①东晋太元年间降汝南侨郡置,属江夏郡。治所在涂口(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隋开皇初废。

②南朝梁置,属寻阳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隋平陈并入寻阳县。

③南朝梁置,为定州弋阳郡治。治所在蒙笼城(今湖北麻城市东北)。隋废。

④北魏太和十八年(494)置,属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宝丰县北二十里赵官营。永安元年(528)属汝南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复置,属伊州。大业初属襄城郡。大业末废。

⑤隋开皇初改龙山县置,属广州。治所在今河南郏县东南。十八年(598)改为辅城县。

⑥唐贞元七年(791)置,属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西三十里。元和十三年(818)废。

⑦1913年改汝阳县置,属河南豫南道。治所即今河南汝南县。1914年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1)古县名。(1)东晋降汝南郡置,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东。属荆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江夏县。(2)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置,治今河南省宝丰县北。属汝南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属襄城郡。大业末又废。(3)南朝梁置,治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属江州。隋开皇中废。(4)隋开皇初改龙山县置,治今河南省郏县东南。属伊州。十八年改名辅城县。(2)今县名。在河南省东南部。属驻马店市。面积 1306 平方千米。人口77.7万。辖8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汝宁镇。因其大部地域在汝水之南得名。西周挚国地。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置汝南郡,治今上蔡县城西南。其后治所屡迁,东晋时从汝阳县(今商水县城西北)迁治悬瓠城(即今汝南县城),后废。南朝宋元嘉末侨置司州,治悬瓠城。北魏献文帝时改司州为豫州,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改为舒州。隋初复改豫州,后改豫州为溱州。大业初置汝阳县(治今汝南县城);并改溱州为蔡州,治汝阳县。后改为汝南郡。唐初改汝南郡为豫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汝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豫州,宝应元年(762年)改为蔡州,贞元七年(791年)析汝阳县置汝南县(治今汝南县城西),元和十三年(818年)废汝南县。1913年改汝阳县为汝南县,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信阳专区。1950年析汝南县城置汝南市,1951年废市,属信阳专区。1965年属驻马店专区,1969年属驻马店地区,2000年属驻马店市。地处淮河冲积湖积平原,地势平坦。汝河、溱头河、吕岗河流经境内,文殊河流经南部边缘,县境北部有宿鸭湖水库。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产小麦、玉米、芝麻、大豆、油菜籽等。有化肥、水泥、酿酒、制鞋、食品加工等厂。驻汝铁路经县西部和中部,开龚、驻新公路在县城交会。名胜古迹有悟颖塔、汝河石桥、刘备台、天堂寺遗址、南海寺等。


猜你喜欢

  • 乌泥泾镇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华泾。元置巡司及太平仓芦子税课局于此。元贞年间黄道婆自崖州返乌泥泾,传授纺织技术,遂发展成为当时著名棉纺织手工业中心,至明中叶始趋衰落。古镇名。在今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东湾。地当乌泥

  • 秀山县

    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属黔彭厅。治所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十五里三合乡(三合场)。《清一统志·酉阳直隶州》:高秀山“在县西南……县以此名”。乾隆元年(1736)属酉阳直隶州,次年移治今秀

  • 真州路

    元至元中升真州置,治所在扬子县 (今江苏仪征市)。辖境相当今江苏仪征市及六合县地。至元二十一年 (1284) 复为真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真州置,治扬子县(今江苏仪征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仪

  • 武功县

    ①战国秦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四十里渭水南岸。秦属内史。西汉属右扶风。东汉永平八年 (65) 移治故斄城 (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杨林区永安村)。晋属始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废。北周建德三

  • 阳林县

    北魏永安中置,属定戎郡。治所在今山西孝义市境。北齐废。古县名。北魏永安中置,治今山西省孝义市境内。属定戎郡。北齐废。

  • 中源县

    西魏置,属渭南郡。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市西。北周废。古县名。西魏置,治今陕西省渭南市境。属渭南郡。北周建德中废。

  • 淮滨县

    金兴定二年 (1218) 置,属泗州。治所在桃园镇 (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置桃园县。(1)古县名。金兴定二年(1218年)置于宿迁县桃园镇,治今江苏省泗阳县西南

  • 永福山

    在今广西永福县南五里。《寰宇记》卷162永福县:“永福山在邑界。”《方舆纪要》卷107永福县:永福山“县因以名”。

  • 湨梁

    春秋时筑于湨水旁之大堤。在今河南济源市北。《尔雅· 释地》: “梁莫大于湨梁。” 郭璞注:“湨,水名; 梁,堤也。” 《春秋》: 襄公十六年 (前557),公会晋侯等 “于湨梁”。湨水旁所筑大堤。在今

  • 杨村镇

    ①即今天津市武清县治。《明史·恭闵帝纪》:建文三年(1401),“平安败燕将李彬于杨村”。即此。明设巡司、管河通判。清设守备、武清县丞、主簿于此。1950年武清县迁治于此。②即今河北定兴县东南杨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