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县
东汉改文县置,属辽东郡。治所即今辽宁大石桥市东南汤池镇附近英守沟古城。西晋属辽东国。十六国前燕废。
古县名。东汉改文县为汶县,治今辽宁省大石桥市东南汤池附近英守沟古城。属辽东郡。三国魏、西晋因之。《三国志·魏志·齐王芳纪》:正始元年(240年),“以辽东汶、北丰县民流徙渡海,规齐郡之西安、临菑、昌国县界为新汶、南丰县,以居流民”。即此。西晋后废。东晋咸和八年(333年),慕容皝、慕容仁兄弟相争,皝遣高诩将兵讨仁,“与仁战于汶城北,皝兵大败”。
东汉改文县置,属辽东郡。治所即今辽宁大石桥市东南汤池镇附近英守沟古城。西晋属辽东国。十六国前燕废。
古县名。东汉改文县为汶县,治今辽宁省大石桥市东南汤池附近英守沟古城。属辽东郡。三国魏、西晋因之。《三国志·魏志·齐王芳纪》:正始元年(240年),“以辽东汶、北丰县民流徙渡海,规齐郡之西安、临菑、昌国县界为新汶、南丰县,以居流民”。即此。西晋后废。东晋咸和八年(333年),慕容皝、慕容仁兄弟相争,皝遣高诩将兵讨仁,“与仁战于汶城北,皝兵大败”。
即大震关。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小陇山。汉于此置关。《后汉书·顺帝纪》:永和五年(140),“且冻羌寇武都,烧陇关”。李贤注:“陇山之关也,今名大震关。”在今陕西省陇县西陇山东坡。《后汉书·顺帝纪》:永和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1城步县:连荷山隘,“《志》云,县当蛮洞隘口,有苗路四:曰风界,曰塔溪冲口,曰大古山, 曰连荷山。又有大小洞苗路三:曰旧宅界溪山, 曰斜头山, 曰洞头
1925年改宝昌设治局置,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即今内蒙古太仆寺旗驻地宝昌镇。1928年属察哈尔省。1948年与沽源县合并为宝源县,1950年复设宝昌县。1956年撤销宝昌县,并入太仆寺左旗 (改
十六国前秦置,治所即今陕西耀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改置宜君县。十六国前秦置,治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属雍州。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宜君县。
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北之尧王山。《水经·巨洋水注》:尧水“出剧县南角崩山,即故义山也。俗人以其山角若崩,因名为角崩山,亦名为角林山,皆世俗音讹也”。
亦称川滇铁路。原拟从今云南昆明经曲靖、宣威、威宁、昭通、盐津而至四川叙府 (今宜宾)。全长850公里。1938年动工兴建,1941年从昆明修至曲靖 (长159公里)。1943年又延筑至沾益,全长177
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南五十里。《清一统志·太原府一》 称:“明天启间曾建营房于孔河都、岔口诸村。”
旧为周安寨,为明右江十寨之一。后置堡。在今广西忻城县南周安村。《明史·地理志》 宾州上林县: “西南有周安堡,在八寨中,旧为瑶、僮所据,嘉靖三年讨平之,万历七年改属南丹卫。” 清乾隆四十六年 (178
即今广东潮安县治庵埠镇。《清一统志·潮州府》: 庵埠镇 “在海阳县东南六十里。康熙五十七年设县丞,乾隆十五年并移通判驻此”。1992年为潮安县治。在广东省潮安县南端。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0平方千米。
①东瓯之别称。本越族一支,秦、汉时分布于今浙江南部瓯江流域一带。西汉惠帝时封其首领摇为东海王,都东瓯,故称瓯越。后世因以此为今浙江南部或温州市的别称。② 《史记·南越列传》 有西瓯,当居南越西部地。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