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沔州

沔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554)改江州置,治所在汊川郡(今湖北汉川县东南十里)。南朝陈末废。

②隋大业初改复州置,治所在沔阳县(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镇)。寻改为沔阳郡。

③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汉阳县(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天宝初改为汉阳郡。乾元初复为沔州。辖境约当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蔡甸区以及汉川县地。宝应二年(763)以安州孝昌县(今孝感)来属,辖境扩大。建中二年(781)废。四年复置。宝历二年(826)废。

④南宋开禧三年(1207)改兴州置,治所在顺政县(今陕西略阳县)。为利州西路治。辖境相当今陕西略阳县一带。元属广元路,至元二十年(1283)移治铎水县(今陕西勉县东旧州铺)。辖境扩大至今勉县、宁强等县地。明洪武三年(1370)改属汉中府,省铎水县入州。四年移治今勉县西武侯镇。洪武七年(1374)改为沔县。


(1)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江州置,治今湖北省汉川市东南。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汉川市及武汉市蔡甸、汉阳二区地。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废。(2)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汉阳县(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区)。宝历二年(826年)废入鄂州。(3)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改兴州置,治略阳县(今属陕西)。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略阳县地。元属广元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移治铎水县(今陕西勉县东)。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勉县、略阳、宁强等县地。明洪武三年(1370年)省铎水县入州,改属汉中府。四年移治今勉县西老城。七年降为县。


猜你喜欢

  • 佛日山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十里星桥镇佛日坞。宋《淳祐临安志》卷9:佛日山“在母山之东北,高六十余丈,中有古刹名佛慧,东坡、少游、杨杰、司马才仲、范石湖皆有留题”。

  • 赵州陀罗尼经幢

    俗称石塔。在今河北赵县城内。北宋景祐五年 (1038) 由赵州人王德成建。原为开元寺建筑之一。寺已毁。现仅存经幢。全部用石料叠砌而成,共七级,高16.44米,是我国现存石经幢中最高的一座。造形秀美,雕

  • 蔡泽陂

    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水经· 渠水注》: “沙水南与蔡泽陂水合,水出鄢陵城西北。陂东西五里,南北十里。”

  • 玉女堡

    在今陕西耀县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54耀州:玉女堡“其地有玉女山,因名。……相传后周时置”。

  • 广信府

    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改信州路置,治所在上饶县(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天津桥)。辖境相当今江西贵溪以东的信江流域地。明洪武三年(1370)徙治今上饶市。1912年废。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

  • 中吴军

    五代方镇。吴越置,治所在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北宋初废。五代梁贞明初吴越置。治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改为平江军。

  • 梁家沙镇

    在今广东化州市北。明洪武中置巡司于此。后废。清复置,移今化州市西北平定镇。

  • 到刺山水

    又名金河。在今河北蔚县东。《水经·㶟水注》: 到刺山水 “出到刺山西, 其水北流, 径一故亭东,西北注连水。连水又北径当城县故城西,又径故代东而西北流注祁夷水”。即此。

  • 新康县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新阳县置,属衡阳郡。迁治今湖南宁乡县西南十里万寿山。隋开皇九年 (589) 并入益阳县。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潭州。七年 (624) 又废。古县名。西晋太康元年(

  • 靖狐堡

    一作靖胡堡。明置,属永宁县。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7永宁县: 靖狐堡,“(明) 嘉靖三十五年新筑此堡,周二里有奇,北面阻山,东、西、南三面临河,称为险要。…… 《边防考》: 宣府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