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东路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分河北路置,治所在大名府 (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以南,子牙河、滏阳河及京广铁路以东,雄县、霸州和天津市海河以南,及山东黄河以北地区。金正隆年间移治河间府 (今河间市),辖境南部缩小。元初废。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析河北路东部置,治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东部、东南部,河南省北部小部分,山东省西北部和天津市西南部地区。金正隆年间迁治河间府(治今河北河间市),辖境南部有所缩小。金末废。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分河北路置,治所在大名府 (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以南,子牙河、滏阳河及京广铁路以东,雄县、霸州和天津市海河以南,及山东黄河以北地区。金正隆年间移治河间府 (今河间市),辖境南部缩小。元初废。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析河北路东部置,治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东部、东南部,河南省北部小部分,山东省西北部和天津市西南部地区。金正隆年间迁治河间府(治今河北河间市),辖境南部有所缩小。金末废。
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齐河县(晏城)西南。东汉省。
即今云南会泽县东南待补。《清一统志·东川府》:歹补巡司“在会泽县南一百一十里”。
即今吉林舒兰市东北水曲柳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屯镇》:东北“二百四十里水曲柳冈官街,即双山堡街”。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升龙州军民千户所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后复为龙州。
1937年伪满由抚顺县析置,属奉天省。治所即今辽宁抚顺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属辽宁省。1947年裁入抚顺县。1949年复置市,升为直辖市。 1954年降为辽宁省辖市。在辽宁省东部。面积1.13万平方
在今江西宜春市城东南隅山上,为全市最高点。《寰宇记》 卷109袁州宜春县: 宜春台“在县东南隅。《城冢记》,汉宜春侯刘成于城中立五台,其最胜者为宜春。高五十余丈,植桃李以万计”。《方舆纪要》 卷87袁
本大宛属地。在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南奥西以西马尔哈马特。《史记·大宛列传》: “宛有善马在贰师城,……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 汉武帝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立“昧蔡以为宛王” 而
①即今福建长泰县北董凤山。《新定九域志》 卷9漳州: 董奉山 “仙人董奉游此,石上琴台、丹灶犹存”。②即今河南信阳县西董峰山。峰峦峻起,高出群山。上有黑龙潭。《寰宇记》 卷132信阳县: “董奉山在县
①在今湖南攸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凤岭“宋彭天益入对,徽宗问攸州风景,对曰:‘鸾山配凤岭,金水对银坑’。元元贞初邑人谭渊尝于山下创凤山书院”。②在今陕西白河县西二里。《清一统志·
即五回山。在今河北易县西南,与满城县接界。《水经·滱水注》:“徐水出广昌县东南大岭下,世谓之广昌岭。”即“五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