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县
①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北五里。北魏属河北郡。后废。
②北周天和二年 (567) 改大阳县置,为河北郡治。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二十里三门峡水库淹没区。隋属河东郡。唐属陕州,天宝三年 (744) 改为平陆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因县在河之北,故名。属河东郡。十六国后秦至北魏太和十年(486年)为河北郡治。北周移治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旧平陆。为河北郡治。天宝三载(744年)改平陆县。
①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芮城县北五里。北魏属河北郡。后废。
②北周天和二年 (567) 改大阳县置,为河北郡治。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二十里三门峡水库淹没区。隋属河东郡。唐属陕州,天宝三年 (744) 改为平陆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因县在河之北,故名。属河东郡。十六国后秦至北魏太和十年(486年)为河北郡治。北周移治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旧平陆。为河北郡治。天宝三载(744年)改平陆县。
在今贵州开阳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21贵阳府: 南望山 “崇峰大箐,岚气昼冥,人迹罕至,为郡之镇”。又称南山。在贵州省息烽县中部,西与西望山相峙。主峰南极顶,海拔 1749.6 米。山腰有石灰岩
明洪武三年 (1370) 降冠州置,属东昌府。治所即今山东冠县。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在山东省西部边境,西与河北省相邻。属聊城市。面积1152平方千米。人口73
一名烈港。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沥港。北宋属定海县。《方舆纪要》 卷92宁波府定海县: 烈港在 “县西北五十里。东出海,近金塘山。嘉靖三十一年,贼汪直引倭入定海关,官军击却之,遂移泊于此”。即今浙江
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西。《方舆纪要》 卷121定番州: 遶村沟 “在 (通州) 里寨西”。
湖南省岳阳市的简称。
西汉武帝封长沙王子刘訢为侯国,后改为县,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湖南茶陵县东七十里古城营。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吴属湘东郡。隋废。唐圣历元年 (698) 复置,属衡州。移治今茶陵县。南宋绍兴九年 (1139)
即雒马五盐井。在今云南洱源县西,与云龙县接界。《明史·地理志》:“五盐井提举司,洪武十六年置,万历四十二年废。”
又作白涧山。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十六里。《水经·沁水注》:濩泽水“出濩泽城西白涧岭下”。即此。即“白涧山”。
又作拉妥、拉托克、纳夺。治所即今西藏昌都县东北拉多。“拉多”,藏语意为神雷。原西藏地方政府置,治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东北拉多。1960年与昌都宗合并,改置昌都县。
1913年改安达厅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安达市东北任民镇。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37年移治安达镇(即今黑龙江省安达市)。1945年划归嫩江省。1949年划归黑龙江省。1960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