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西路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分河北路置,治所在真定府 (今河北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向南,子牙河,滏阳河及京广铁路以西,太行山以东,河北阜平、唐县以南,河南旧黄河以北地区。金时东部、西南部略有缩小。元初废。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析河北路西部置,治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西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小部分。金时辖境东部与西南部略有缩小。金末废。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分河北路置,治所在真定府 (今河北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向南,子牙河,滏阳河及京广铁路以西,太行山以东,河北阜平、唐县以南,河南旧黄河以北地区。金时东部、西南部略有缩小。元初废。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析河北路西部置,治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西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小部分。金时辖境东部与西南部略有缩小。金末废。
即今湖北安陆市西北三十二里雷公店镇。清光绪 《德安府志》 卷8 《兵事》: 同治三年(1864) 四月,“陈得才由天门皂市窜郡西雷公店等处”。
又称五福堂。在今福建泰宁县城内胜利一街。为明天启间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宅第。建于明万历年间,坐西朝东,面积达4500余平方米。院落主体五幢,分五道门一字排列。每幢均为三进,共有房一百二十余间。天井中置各式
在今山东昌邑市西南二十里王耨。《清一统志·莱州府二》:王耨店“旧设递运所, 久革”。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彻里路置车里军民府,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市东南郊曼景兰。辖境约当今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十九年(1386)改车里宣慰司。见“车里(1)”。
在今湖南衡阳县 (西渡镇) 西。《方舆纪要》 卷80衡州府衡阳县 “承阳城” 条下:“《志》 云,府西百四十里有黄杨废县,或以为萧梁时所置。”
明为南京城仪凤门。在今江苏南京城西北,狮子山西侧。1931年改名兴中门。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
五代南汉置,并建都于此。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北宋开宝四年(971)改为广州。五代南汉置,治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为南汉国都。北宋开宝时改为广州。
在今河南襄城县西南十八里。《清一统志·许州》:仙翁山“迥出群峰,有葛仙翁观丹井”。
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上允镇北。原属澜沧县,民国时于此置县佐。1944年底裁撤。
宋代都城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周围四条漕运河道的合称。《宋书·食货志·漕运》:“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曰汴河、曰黄河、曰惠民河、曰广济河,而汴河所漕最多。”宋代都城开封周围四条漕运河道的合称。《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