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卫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河州路置,属西安都卫。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后属陕西都司。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广河、和政等市县及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五年 (1372)改为河州府,十三年 (1380) 仍改为卫。清雍正四年(1726) 并入河州。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河州路置,治今甘肃省临夏市。属临洮府。辖境相当今青海省黄河以南、甘肃省洮河下游一带。景泰二年(1451年)在此置河州。清雍正四年(1726年)省卫入州。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河州路置,属西安都卫。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后属陕西都司。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广河、和政等市县及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五年 (1372)改为河州府,十三年 (1380) 仍改为卫。清雍正四年(1726) 并入河州。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河州路置,治今甘肃省临夏市。属临洮府。辖境相当今青海省黄河以南、甘肃省洮河下游一带。景泰二年(1451年)在此置河州。清雍正四年(1726年)省卫入州。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深州市西南前磨头镇。东汉废。《深州风土记》 卷10桃县故城: “案,明嘉靖时康缙作 《磨头村庙碑》 谓: 磨头为古桃城驿,桃城,后汉已省,而元明时仍以驿名村,故城当在其地
在今蒙古国南部南戈壁省布勒干一带。《汉书·匈奴传》:武帝时,“贰师将军将出塞,匈奴使右大都尉与卫律将五千骑要击汉军于夫羊句山狭。贰师遣属国胡骑二千与战,虏兵坏散,死伤者数百人”。
古地区名。从五代至宋、金,习惯上将今河北省太行山以东、军都山、燕山迤南地区,统称为山前。初无确定的地域,至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后,才有山前八州的名目。北宋末年所称山前,包括宋人企图收复的山南失地全部,当
西晋改临晋县为大荔县,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北魏初复名临晋县。清雍正十三年(1725)复置大荔县,为同州府治。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东部、渭河北岸,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属渭
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六十里大山庄附近。《方舆纪要》卷13庆云县:马谷山在“月明沽东,俗谓之大山。多石无树木, 中有洞,深广二丈余”。光绪《山东通志》卷23:“山西南半麓有洞, 广二丈余,深不可测。相传古有
在今新疆霍城县东北。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22: 塔勒奇鄂拉 “在博布尔噶苏西北,山形迤逦,西南相属。库色木苏克郭勒发源西麓,塔勒奇郭勒发源南麓”。为伊犁北境门户。《清一统志·伊犁》: 塔勒奇山 “
在今四川达县东南。清乾隆 《达州志》卷1: 捍城山 “在州东南五十里。石崖峻峻,环绕如城,周回九里十八步。前宋兵革,迁州县城于此”。
一名克勒底雅。即今新疆于阗县。清宣统《新疆图志》卷4:“洛浦之东三百七十八里为于阗,于阗治克里雅城。”又作克勒底雅。清光绪九年(1883年)于此置于阗县,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
即今安徽黄山市屯溪区东十五里篁墩乡。《江南通志·山川五·徽州府》: 黄墩 “在府西三十里。晋新安太守黄积卒于官,子孙家此,故名。至今有墓存。明程敏政易为篁墩,以地多修篁,其说无据。梁程灵洗、唐朱师古皆
藏语汉译称,或作托林,在今西藏扎达县。古为羊同国治所。公元7世纪时吐蕃王朝(约629—842)征服羊同,于此设治。10世纪时吐蕃王室后裔在羊同故地建立地方政权三,称阿里三部,其地为古格领主治所。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