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阴仓
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为唐代漕运中转站。《元和志》 卷5河阴县: 唐开元二十二年 (734)裴耀卿为相,“兼转运都使,于是遂分置河阴县及河阴仓。……自江、淮来者悉纳河阴仓,自河阴候水调浮漕送含嘉仓,又取晓习河水者递送太原仓,所谓北运也,自太原仓浮渭以实关中”。
又作河口仓。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北古汴河口。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置。唐时漕运自江、淮而溯鸿沟,悉纳于此,再由此送纳含嘉仓,又送入太原仓,称谓北运。
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为唐代漕运中转站。《元和志》 卷5河阴县: 唐开元二十二年 (734)裴耀卿为相,“兼转运都使,于是遂分置河阴县及河阴仓。……自江、淮来者悉纳河阴仓,自河阴候水调浮漕送含嘉仓,又取晓习河水者递送太原仓,所谓北运也,自太原仓浮渭以实关中”。
又作河口仓。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北古汴河口。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置。唐时漕运自江、淮而溯鸿沟,悉纳于此,再由此送纳含嘉仓,又送入太原仓,称谓北运。
又名禁江。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北九十里长江北岸。《明史·太祖本纪》: 太祖二十三年 (1363),陈友谅围南昌,太祖帅舟师赴救,“次湖口,先伏兵泾江口及南湖嘴,遏友谅归路……友谅食尽,趋南湖嘴,为南湖军所
一名丰乐河。源出今贵州凤冈县北。《清史稿·地理志》 龙泉县: “洪渡河出县西北山,东北流,入安化。” 至四川入乌江。乌江支流。在贵州省东北部。因流经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洪渡,故名。源于湄潭县北部万马乡杨柳
在今甘肃兰州市东黄河南岸。《方舆纪要》卷60兰州:马兰滩“明初扩廓围兰州。别将于光自巩昌驰救, 至马兰滩, 为扩廓所袭, 兵败被执处也”。
又称门岭县。1933年7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会昌、寻邬二县析置,驻筠门岭圩 (今江西会昌县南筠门岭镇)。1934年5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粤赣省设。1933年由会昌县南部、寻邬县北部相邻地区析置。治筠门
清置,治所在今贵州丹寨县东杨武乡。后废。
①在今安徽青阳县东。《方舆纪要》卷27青阳县:石龙山“在县东四十五里,蜿蜒如龙”。②在今浙江庆元县治松源镇西隅。《方舆纪要》卷94庆元县:石龙山在“县治西。蜿蜒如龙”。③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北九十里,接武
唐武则天时在蒙舍诏地置,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十四里古城村。辖境约当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部地。开元二年(714) 迁治今县西北三十四里圩城遗址。 天宝后废。唐羁縻州。武
在今甘肃武威市北门外二里雷台湖。古名灵均台,台上建雷祖观,因名雷台。台为夯土台,高8.5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今台上有雷祖、三星两殿及东西配殿。清乾隆 《武威县志》 卷1: “灵钧台,城北
在今湖南宜章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2宜章县“武水”条下:平禾水,“《志》云,平禾水出县西北戴家源,经十二渡至石门,出为瀑布,下流经冷水湾,至县东合章水”。
即桃支岭。在今浙江缙云县西南三十里。《陈书·侯安都传》: 天嘉三年 (562),“安都乃步由会稽之诸暨,出于永康,(留异) 大恐,奔桃枝岭”。即此。古山名。又称桃花岭、冯公岭。在今浙江省缙云县西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