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阳镇
北宋置,属栗亭县。即今甘肃徽县西北泥阳镇。
在甘肃省徽县西部、徽成盆地中部。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李磨村,人口 1600。 相传古代洪水挟泥沙淤积河谷川坝,造成烂泥殃,据此雅名泥阳。西晋曾为泥阳县治。1950年设泥阳乡,1958年建泥阳公社。1962年更名泥阳镇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置镇。盛产蔬菜、稻、核桃、柿子,尤以大蒜出名,为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有罐头、丝绸厂及蚕种场。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天武公路经此。
北宋置,属栗亭县。即今甘肃徽县西北泥阳镇。
在甘肃省徽县西部、徽成盆地中部。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李磨村,人口 1600。 相传古代洪水挟泥沙淤积河谷川坝,造成烂泥殃,据此雅名泥阳。西晋曾为泥阳县治。1950年设泥阳乡,1958年建泥阳公社。1962年更名泥阳镇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置镇。盛产蔬菜、稻、核桃、柿子,尤以大蒜出名,为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有罐头、丝绸厂及蚕种场。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天武公路经此。
①即今江西赣水支流锦江。《水经· 赣水注》: “ (浊) 水出康乐县。浊水又东径望蔡县。浊水又东径建成县。浊水又东至南昌县,东流入于赣水。” 《清一统志·瑞州府》: 蜀江 “在府治北。一名浊水,今曰锦
即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龚滩镇。清同治 《酉阳直隶州志》 卷4: 龚滩镇,“ 《州志》: 州西南一百八十里,水德江经其前,濯水河绕其左,四面阻山,滩声如吼,黔蜀要路”。雍正十三年 (1735)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南峰仰天池之西南。清光绪《华岳志》卷1:“冲霄崖在仰天池西南,镵有‘冲霄崖’三字。”
亦作托扑鲁克。即今新疆英吉沙县东南托普鲁克乡。清道光《新疆识略》卷3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台“七十里至托布拉克台”。
一名韩信岭。在今山西灵石县东南二十五里。唐杜佑 《通典·州郡九》 汾州灵石县: “今县东南有高壁岭。” 《资治通鉴》: 南朝陈太建八年 (576),“高阿那肱所部兵尚一万,守高壁”。胡三省注: “高壁
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额图古城。后废。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额图。后废。
即蓬多城。又作彭多、盆多宗。即今西藏林周县北旁多。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置,治今西藏自治区林周县旁多。1962年撤销,并入林周县。
在今贵州大方县东。《方舆纪要》卷123附水西宣慰司:角溪洞“在大方东。最深险。中又有洞,为水所限”。
在今江西分宜县北。《明一统志》卷57袁州府:灵仙洞“在分宜县(旧治)北三十里。洞中有丹炉,又有一石如磨,或以为炉之盖云”。《方舆纪要》卷87分宜县:灵仙洞“峻险崎岖,仰视石屋,如云霞往来之状”。
亦作承风戍。在今青海贵德县北千户庄一带。宋 《册府元龟》 卷999: “武德八年,吐谷浑款承风戍各请互市,并许之。” 唐道宣 《释迦方志》 遗迹篇4: “且大唐往年使者则有三道……其东道者,从河州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