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宁四年 (897) 以沂海节度使号泰宁军,治所在兖州 (今山东兖州市)。辖沂、海、兖、密、徐五州,相当今山东胶州湾以西,高密、安丘、莱芜、泰安以南,济宁及江苏丰县以东,南至安徽怀远、江苏沭阳。五代周广顺二年(952)废。
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升沂海观察使为节度使,治兖州(治今山东兖州市),领有沂、海、兖、密四州,咸通中又曾领有徐州。乾符三年(876年,一作乾宁四年〔897年〕),号泰宁军节度使。五代周广顺二年(952年)省。
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宁四年 (897) 以沂海节度使号泰宁军,治所在兖州 (今山东兖州市)。辖沂、海、兖、密、徐五州,相当今山东胶州湾以西,高密、安丘、莱芜、泰安以南,济宁及江苏丰县以东,南至安徽怀远、江苏沭阳。五代周广顺二年(952)废。
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升沂海观察使为节度使,治兖州(治今山东兖州市),领有沂、海、兖、密四州,咸通中又曾领有徐州。乾符三年(876年,一作乾宁四年〔897年〕),号泰宁军节度使。五代周广顺二年(952年)省。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临晋镇东北。《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636),晋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即此。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临晋镇东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
清置,属三水县。即今陕西旬邑县北太峪镇。
在今安徽和县西南、含山县南。《舆地纪胜》 卷48和州: 铜城堰 “在历阳县西南六十里,分属历阳、含山两县。周回几一百里,散注田三千顷,皆膏腴,赋入当本州十之三”。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 群峰环列, 形势陡峻,是去潭柘寺必经之地。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 游潭柘寺路过此岭, 作 《御制过罗㬋岭诗》一首。
又称夥尔益玛。在今西藏巴青县附近益塔,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5《部落》。
亦作不剌、孛罗。察合台汗国属地。在今新疆博罗市附近。《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作“普剌”。
即小兴安岭。在今黑龙江省中部和北部。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3:东兴安岭山脉“绵亘于江省之东部, 自西北而东南,其北端接于伊勒呼里山脉……迤东南为布伦山,亦称小兴安岭。此山北流之水入黑龙江,南流之水入
在今山西盂县北。《方舆纪要》卷40盂县“牧马水”条下:“龙化河在县北四十五里,一名兴龙泉。北流至榆枣关口,入于滹沱。”
①在今缅甸萨尔温江下游的达通一带,或谓在勃固或勃生附近。《新唐书·南蛮下·骠》:“由弥臣至坤朗,又有小昆仑部,王名茫悉越,俗与弥臣同。”②在今越南东南岸外的两兄弟群岛。明张燮《东西洋考》卷9:“昆仑山
即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即小江)南侧拖角。清代属腾越州茨竹寨土守备。《永昌府文征·左孝臣传》:“光绪二十六年正月,英吉利兵数千,越恩梅开江入腾越境,……十四日至他戛,入孝臣分地。”后来左孝臣在反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