洈山
一名起龙山。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南。《汉书·地理志》 南郡高成县: “洈山,洈水所出。” 《清一统志·荆州府一》: 起龙山 “在松滋县西南八十里。古名洈山,山腰有轿儿岩,山有田宜稻,旁有池曰黑龙,资以灌溉”。
一名起龙山。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南。《汉书·地理志》 南郡高成县: “洈山,洈水所出。” 《清一统志·荆州府一》: 起龙山 “在松滋县西南八十里。古名洈山,山腰有轿儿岩,山有田宜稻,旁有池曰黑龙,资以灌溉”。
北魏太和中置,属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宝丰县西北三十四里大营镇。永安元年为汝南郡治。北齐废。古县名。北魏太和中置,治今河南省宝丰县西北,属汝南郡。北齐废。
清宣统二年(1910)改东布特哈置,为直隶厅,属黑龙江省。治所即今黑龙江省讷河市。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2:“以讷默尔河得名。”1913年降为讷河县。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治今黑龙江省讷河市。
在今广东潮阳市南海门镇南海中。港口有礁石甚险阻,澳内海船可以寄碇。或以为即浅湾,宋少帝驻跸处。清设钱澳炮台。
亦作三岔驿。在今甘肃漳县西三十里三岔乡。《方舆纪要》卷50巩昌府陇西县:山岔驿在“府西南九十里。《舆程记》:自山岔驿而西南七十里为酒店子驿”。
明初置,属侯官县。在今福建福州市东南隅。《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侯官县: 柔远驿 “在水部外河口,稍北为进贡厂。明初建,为外国使臣馆寓之所”。明初置,在今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隅。属侯官县。《读史方舆纪要
清光绪十八年(1892)改上思州置,属广西省。治所即今广西上思县。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思县及宁明县部分地。1913年改为上思县。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改上思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直隶广西行省
在今湖南醴陵市南泗汾镇。《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泗汾桥 “在醴陵县南三十里。路出攸县。今更名慈寿桥”。
即百井。今山西阳曲县东北柏井。《旧唐书·李自良传》: 大历十三年 (778) 回纥入寇太原,鲍防令焦伯瑜等迎战,“遇虏于百井,伯瑜等大败而还”。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27: 北宋雍熙三年(986
在今福建南安市西。《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南安县: 英芨山 “在县西五十里。山势盘踞数十里, 中峰尖而势差伏, 旁二峰两翼张, 如鹰振翼,一名鹰山。下有英洋溪,俗名英
辽置,属析津府。治所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里漷县镇。《辽史·地理志》: “漷阴县,本汉泉山之霍村镇。辽每季春,弋猎于延芳淀,居民成邑,就城故漷阴镇,后改为县。” 金属大兴府。元至元十三年 (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