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马姑
即今四川石棉县南回隆彝族乡。清光绪《越嶲厅志》 卷6: 同治二年 (1863),太平天国石达开率部困于紫打地 (安顺场),“石达开至洗马姑”,即此。
即今四川石棉县南回隆彝族乡。清光绪《越嶲厅志》 卷6: 同治二年 (1863),太平天国石达开率部困于紫打地 (安顺场),“石达开至洗马姑”,即此。
西藏古代族部名。亦作扬同。即象雄。分为大羊同、小羊同两部。《唐会要·大羊同国》:“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至贞观末,为吐蕃所灭。”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拉达克地区,小羊同
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清一统志·思南府》:水云关“在婺川县东十五里,县境又有虎踞关,皆置戍处”。
①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北千丘乡。清道光《夔州府志》卷31:嘉庆五年(1800),德楞泰歼白莲教“赵麻花于云阳之大水田”。②在今贵州遵义市西。为播州杨氏庄院。《明史·李应祥传》: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杨
亦称九层崖。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碧滩北。明代为大藤峡瑶民义军的据点之一。《明史·广西土司传》:成化初,赵辅、韩雍等率兵镇压瑶民义军,“复督兵追蹑,铲山开路,直抵横石塘及九层楼等山”。
又作浿丘、沛丘。春秋时齐地。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五里。《左传》庄公八年(前686),“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杜注:“博昌县南有地名贝丘。”古邑名。又作浿丘、沛丘。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左
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境之长溪河。《元和志》 卷30都濡县: “以县西北六十里有都濡水为名。”
在今浙江丽水市西二里。《清一统志·处州府》:小括山“在丽水县西二里。其址与万象山相接,众山环簇,状若莲花”。自唐末至元初,处州、处州路治此。
北周建德四年 (575) 置,为安居郡治。治所在今四川遂宁市西南。《元和志》卷33安居县:“本周柔刚县,因山为名。” 隋开皇十三年 (593) 改为安居县。古县名。北周置,治今四川省遂宁市西南安居。属
金天辅七年(1123)升显州置,治所在山东县,后改名广宁县(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辽宁辽河下游以西,黑山以南和医巫闾山、大凌河下游以东地区。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为广宁府路。清康熙三年
即今广东连州市北福山。《寰宇记》 (残本) 卷117连州桂阳县: 静福山 “在县北五十里。梁廖冲者字清虚,为本郡主簿、西曹祭酒、湘东王国常侍,大同三年家于此山,先天二年飞升于此山,后刺史蒋防仰慕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