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川县

洛川县

①十六国后秦置,属长城郡。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北旧县镇北三十里。《元和志》 卷3洛川县: “以县界有洛川水为名。” 后废。北魏太平真君中复置,为鄜城郡治。治所在高槐 (今洛川县东北十里安宫村)。隋开皇三年 (583) 移治今县东北旧县镇,属鄜州。大业初属上郡。唐属鄜州。明泰昌初改雒川县,不久复改洛川县。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 迁治凤栖堡 (即今洛川县治)。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②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浙州。治所在今贵州习水县东境。后废。


在陕西省北部、北洛河中游。属延安市。面积 1886 平方千米。人口19.3万。辖7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凤栖镇。周为白翟(狄)地。秦为鄜邑,西汉设鄜县,新莽改名修令县。东汉初废。十六国后秦姚苌在今县东北增设洛川县,因境内北洛河得名(《元和郡县志》洛川县:“以县界洛川水为名。”)。后废,北魏太平真君中复置。隋开皇三年(583年)县治再迁进蒙(今旧县镇)。隋大业元年(605年)敷城县改名鄜城县,三年迁郡治今富县富城镇。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又改鄜城县为昭化县,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鄜城县。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降为鄜城镇并入洛川县。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洛川县治迁今址。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8年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950年属延安专区,1968年属延安地区,1996年属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区。北洛河流经县境西侧,境内诸水汇入洛河。属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烤烟、油菜籽为主。洛川苹果闻名。工业有农机、炼油、粮油加工、烤烟加工及包装等。西包公路经此。革命纪念地有中共洛川会议旧址。


猜你喜欢

  • 古楼隘

    又名鼓楼隘。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南康县:古楼隘“在县西北六十里,亦曰古楼堡。正德中,桶冈左溪贼出茶坪垇,由上犹入古楼堡,竟薄城下,即此”。

  • 垂乡

    亦作乡。 又名甀乡、 会甀。 在今安徽宿州市西南。《水经·淮水注》: “涣水又东南径蕲县故城南,《地理志》 曰: ‘故垂乡也。’”即此。

  • 春秋时卫邑。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镇。《春秋》:庄公十四年 (前680),“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杜注: “鄄,卫地。今东郡鄄城也。” 战国属齐。《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威王九年 (前

  • 好水川

    ①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西白音巨流河。《金史·地理志》 临潢府:“有天平山、好水川,行宫地也,大定二十五年命名。”②亦名好水。又名甜水河。即今宁夏隆德县境之渝河。《宋史·西夏国传》:庆历元年(10

  • 昭德镇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改昭德县置,属滏阳县。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峰峰矿区临水镇。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降昭德县置,即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临水。属滏阳县。

  • 固堤镇

    即今山东潍坊市寒亭镇北二十里固堤镇。一作固底镇。《金史·地理志》: 北海县有 “固底镇”。即此。明、清置巡司于此。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中部。面积59.4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固堤,人口 46

  • 西天目山

    天目山的西支。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六十二里。主峰仙人顶海拔1507米。《明史·地理志》:天目山“在于潜县境者为西天目”。为避暑胜地。今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浙江省临安市於潜镇北20千米处。为天目山西支。

  • 栗传寨

    在今江西莲花县西南。明初置巡司于此。清乾隆八年 (1743) 裁。

  • 龙斗泉

    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33汶上县:龙斗泉“初出汹涌,流为龙斗河,亘四十里而达蒲湾泊。霖潦时,辄有涨溢之患”。《清一统志·兖州府二》:龙头泉“初出涌沸如两虬相击,故名”。

  • 浉河

    又称浉水、师水。淮河上游支流。在河南省南部。《太平御览》:“师溪水……昔有隐士胡超居此,众人师之,故名师溪。”则浉本作师,后衍为浉。源出豫、鄂两省边境桐柏山支脉,向东北流经河南省信阳、罗山2市县,在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