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阳山
在今湖南浏阳市西北六十里。明 《寰宇通志》 卷55: 洞阳山“山有洞向阳,故名。唐孙思邈炼丹于此”。《清一统志· 长沙府一》: 洞阳山“上有石坛,山涧有潭,湫水流入洞中半里许,石窦引光,沙石朗然,内有龙迹。道书第二十四洞天”。
在今湖南浏阳市西北六十里。明 《寰宇通志》 卷55: 洞阳山“山有洞向阳,故名。唐孙思邈炼丹于此”。《清一统志· 长沙府一》: 洞阳山“上有石坛,山涧有潭,湫水流入洞中半里许,石窦引光,沙石朗然,内有龙迹。道书第二十四洞天”。
北宋置,属青城县。在今四川都江堰市南。宋沈括 《梦溪笔谈》 卷25: “李顺本味江王小博之妻弟。” 青城山、味江河盛产茶叶,王小波、李顺以贩茶为业。
①东晋永和十年 (354) 十六国前凉改敦煌郡置,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隆和元年 (362) 复为敦煌郡。②北周宣政元年 (578) 改洛州置,治所在上洛县 (今陕西商州市)。《寰宇记》 卷141商州
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鱼鲊乡。为金沙江主要津渡之一。同治 《会理州志》 卷2: 鱼鲊渡在 “治西南一百七十里”。
又名斜谷城。即今陕西眉县。《元和志》 卷2郿县: “斜谷城,城南当斜谷,因以为名。” 《方舆纪要》 卷55郿县: 斜城 “城北去渭水里许。宇文周保定中筑,置云州于此,建德中废”。
在今四川郫县西二十里友爱乡子云村。杨雄字子云,西汉著名学者,郫县人。死葬于子云村,后人建亭。唐刘禹锡《陋室铭》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即此。明建亭于拜台之南,清重建于拜台并建祠。今亭毁而祠存。
北宋庆历八年 (1048) 改恩州置,治所在阳江县 (今广东阳江市)。《宋史·地理志》 南恩州:“以河北路有恩州,乃加 ‘南’ 字。” 辖境相当今广东恩平、阳江、阳春三市地。元至元十三年 (1276)
①一名济水。又名白沟水、沙水。源于今河北赞皇县西南大石门,东北流径县南折向东南,流入高邑县。《诗经·邶·泉水》:“出宿于泲。”即此。其下流屡有迁徙。汉时径廮陶县(今宁晋县西南)入泜水。《汉书·地理志》
即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史记·田儋列传》:“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雒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遂自刭。”即此。《汉书·地理志》 河南郡偃师县:“尸乡,殷汤所都。”《续汉书·郡国志》 河南尹匽
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十五里。俗名神山。《元和志》 卷11掖县谓 “掖水出县南三十里寒同山”。
宋大理国置,属善阐府。治所在撒吕城(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元史·地理志》 路南州: “夷名路甸,有城曰撒吕,黑爨蛮之裔落蒙所筑,子孙世居之,因名落蒙部。” 元至元十三年 (1276)改置宜良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