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福寺
①东魏武定五年 (547) 建,在今河南杞县南六十里。
②唐建,在今河南通许县西门外。
③唐建,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南二十里。
④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清一统志·西安府四》:洪福寺 “在长安县西门外。旧在咸宁县南大赵村,即宏福寺。唐贞观八年建,沙门玄奘译经处。神龙元年改名兴福。金大定四年改额洪福。明洪武二年徙此”。
(1)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建,在今河南省杞县南。(2)唐建,在今河南省通许县西门外。(3)唐建,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南。
①东魏武定五年 (547) 建,在今河南杞县南六十里。
②唐建,在今河南通许县西门外。
③唐建,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南二十里。
④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清一统志·西安府四》:洪福寺 “在长安县西门外。旧在咸宁县南大赵村,即宏福寺。唐贞观八年建,沙门玄奘译经处。神龙元年改名兴福。金大定四年改额洪福。明洪武二年徙此”。
(1)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建,在今河南省杞县南。(2)唐建,在今河南省通许县西门外。(3)唐建,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南。
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北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兖州府一》:小沂河“有二源:一出县东北太白山之东,一出县东北樵山之西,俱至县东北合为沂河,入沂州府界。盖即沂州大阜之上源也”。
在今河北沧县西南。《水经·浊漳水注》:“衡漳又东左会滹沱别河右渎,又北入清河,谓之合口。”《魏书·地形志》 浮阳县下亦载:“西接漳水,衡水入焉,今谓之合口。”《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三年(388),后
元置,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 (金州镇)。后废。
①集镇名。在今四川普格县西北白水村。《明史·地理志》 建昌卫:“东南有白水巡司。”《清一统志·宁远府二》 “龙溪镇”条内:“白水巡司在(西昌)县东南二百里……明置,久裁。”②即今云南沾益县东北白水。民
即汉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西十里武侯镇。《寰宇记》卷133褒城县:“汉阳关在县西北,即汉时所立,蜀先主时破魏军杀大将夏侯渊于此也。”
又作浩色站。清置,在今吉林松原市东南新站乡。《清一统志·吉林二》 “金州鄂佛罗站” 条下: “逊扎布站即五家子站,又西北三十五里至蒿子站。”
隋开皇十六年 (596) 分乐陵县置,属棣州。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西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分饶安县复置,属沧州。贞观六年 (627)省入乐陵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南皮
六朝时通称都城建康 (吴名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为京邑,以别于今江苏镇江市的京城 (简称京)。《三国志· 吴书 ·孙和传》: “宜立庙京邑”;《宋书·孝武帝纪》: 元嘉三十年 (453) 五月丙子,“
又名戒坛寺。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南马鞍山。唐武德五年(622)建,定名慧聚寺。辽代雍熙年间建戒坛。明正统十三年(1448)重修,改名万寿寺。
即今浙江舟山群岛东部海中浪岗山列岛。《清一统志·宁波府》: 浪港山 “在慈县西北七十里。观海卫城负焉。山南有矿穴,明嘉靖间立厂开取岩石,压死者无算,御史王绅奏止之”。今属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