洺磁路
蒙古宪宗二年 (1252) 改邢洺路置,治所在永年县 (今河北永年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永年、鸡泽、磁县、曲周、武安、成安、肥乡、广平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为广平路。
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改邢洺路置,治永年县(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威县、鸡泽、曲周、肥乡、成安、磁县、武安、邯郸、永年等地。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名为广平路。
蒙古宪宗二年 (1252) 改邢洺路置,治所在永年县 (今河北永年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永年、鸡泽、磁县、曲周、武安、成安、肥乡、广平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为广平路。
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改邢洺路置,治永年县(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威县、鸡泽、曲周、肥乡、成安、磁县、武安、邯郸、永年等地。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名为广平路。
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三十里佑君镇附近。北周及隋为可泉县治所。《旧唐书·地理志》 西泸县: “梁置可泉县,隋治姜麽戍。武德七年移于今。天宝末改为西泸。” 《元和志》 卷32巂州: “姜麽戍在西泸县西南三里
清同治七年(1868)析新宁县置,属广州府。治所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赤溪镇。1912年改为赤溪县。清同治七年(1868年)置,治今广东省台山市东南赤溪镇。属广东省。辖境相当今台山市南部地。1912年改为
即 “鄢陵”。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十八里古城村。
唐名忽汗河,金名活罗海川,元名胡里改江,明又名忽儿海河、呼尔海河。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境之牡丹江,为松花江支流。《东三省舆地图说》: 清初 “称虎尔喀,又作瑚尔喀、呼尔喀、库尔喀,今称牡丹江,皆音之转
明置,属涪州。在今四川涪陵市西南七十里。《明史·地理志》 涪州:“西南有白云关。”康熙《涪州志》卷1:白云关在“治西南七十里。上有乌豆禅师遗迹”。
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北六十二里芦洪市镇。《新唐书·地理志》:永州零陵郡有芦洪戍,即此。明、清于此置巡司。即今湖南省东安县东北芦洪市。唐时置戍于此。
即今青海东部之青海湖。民国许公武《青海志略》第三章:青海湖,“蒙(古)语曰库库诺尔,库库即青,诺尔即海之意”。“青海湖”的蒙古语称。
南朝宋元嘉十二年 (436) 以侨流置,属益州。治所在晋寿县 (亦作南晋寿县,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梁为东益州治。北周改为九陇郡。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年)置,治南晋寿县(今四川彭州市西北)
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南长白山下。《方舆纪要》 卷31邹平县 “长白山” 条下: “ 《志》 云,山下有浒山泺,在县西十五里。下流入小清河。”
即今湖北崇阳县东十六里白霓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崇阳县东有白霓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