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浠水县

浠水县

南朝梁改希水左县置,为永安郡治。治所即今湖北浠水县。以浠水为名。隋初属蕲州。大业初属蕲春郡。唐武德四年 (621) 改名兰溪县。天宝元年 (742) 改名蕲水县。1933年复名浠水县。闻一多为本县人。


在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属黄冈市。面积1954平方千米。人口103万。辖12镇、1乡。县人民政府驻清泉镇。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析蕲春县置希水左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更希水左县为兰溪县。天宝元年(742年)更名蕲水县,属蕲州。元属蕲州路。明属蕲州府,后属黄州府。1912年废府存县。1914年属江汉道,1927年直属省。1933年以浠水流经境内,改名浠水县。《读史方舆纪要》黄州府蕲水县:浠水“在县治南。亦名南门河。源出江南英山县之英山下,流经罗田县入县境,环绕县南合众流,西南至南溪口入江”。1949年属黄冈专区,1970年属黄冈地区,1995年属黄冈市。地处大别山丘陵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长江、巴河、浠水流经。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业以稻、小麦、棉花为主,盛产蚕茧、巴河藕、茶叶等。工业有水电、炼铝、机械、变压器、纺织、化工、造纸、水泥、建材等。京九铁路经此。有浠英、浠大、黄标、罗兰等公路经此。浠散公路通过黄石长江大桥连接武黄高速公路。水运以长江为主。名胜古迹有孔庙、斗方寺、舍利宝塔、“天下第三泉”等。


猜你喜欢

  • 拉乌错

    又作劳乌错。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东十里处。藏语意为小神。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三十二错、定 (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 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 菀水

    一作宛水。在今河南浚县西。《水经·淇水注》: “菀水上承淇水于元甫城西北,自石堰东菀城西,屈径其城南,又东南流历土军东北……菀水东南入淇水。”

  • 临淄

    亦作临甾、临菑。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西周初封太公望于齐,建都于此。春秋、战国时齐国均都此。战国时手工业有冶铁、制陶、纺织等,商业繁盛。稷门下聚集许多学者讲学,是当时经济、文化中心。《战国策·

  • 陆子泉

    又称陆子井或陆羽井。在今湖北天门市北门外。《舆地纪胜》卷76复州景陵县:陆子泉“在西塔广教院。旧号文学井,谓唐陆羽也。羽嗜茶,得西湖中井泉以试茶。后于广州赋诗云: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王禹

  • 九稚

    或作拘利、九离。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岸之朱盖。《梁书·诸夷·扶南国》:“(范曼)乃治作大船,穷涨海,攻屈都昆、九稚、典孙等十余国。”

  • 若水砦

    北宋崇宁二年 (1103) 置,属靖州。即今湖南会同县东北五十七里若水镇。明置若水巡司,属会同县。

  • 通元镇

    1932年置,即今浙江海盐县西南三十四里通元镇。镇以寺得名。明天启 《海盐县图经》卷3: 法喜寺 “旧名通元寺,吴大帝孙权夫人舍宅置”。在浙江省海盐县西南部。面积40.4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

  • 青海

    即今青海东北部之青海湖。古称西海、鲜水海、仙海。北魏始名青海。又谓之卑禾羌海、屈海。蒙古语曰库库诺尔,意为 “青色的湖”。今面积4427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7米,最深达38米。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 阿巴哈纳尔右翼旗

    清康熙六年(1667)置,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驻地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南贝力克牧场驻地平顶山。1914年划归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属察哈尔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并入西部联合旗。古

  • 林葱安抚司

    清雍正六年 (1728) 置,属雅州府。治所在今四川德格县西北俄支。宣统元年 (1909) 改流,地属登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