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江
①又名浣浦、浣沙溪。浦阳江流经今浙江诸暨市南苎萝山附近江道的称谓。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诸暨县: 浣江 “在县东南一里,俗传西子浣纱之所”。
②在今云南华宁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5宁州: “浣江在州 (今华宁县) 西南三里。水从州北晴龙潭流下,夹岸林树阴森,为行客饯别之所。经州南,又东南会于婆兮江。”
古水名。又称浣浦、浣纱溪。即今浙江省浦阳江流经诸暨市南苎萝山附近河段。山下江侧有浣纱石,相传为美女西施浣纱处。
①又名浣浦、浣沙溪。浦阳江流经今浙江诸暨市南苎萝山附近江道的称谓。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诸暨县: 浣江 “在县东南一里,俗传西子浣纱之所”。
②在今云南华宁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5宁州: “浣江在州 (今华宁县) 西南三里。水从州北晴龙潭流下,夹岸林树阴森,为行客饯别之所。经州南,又东南会于婆兮江。”
古水名。又称浣浦、浣纱溪。即今浙江省浦阳江流经诸暨市南苎萝山附近河段。山下江侧有浣纱石,相传为美女西施浣纱处。
1913年改思茅厅置,后为云南普洱道驻地。治所即今云南思茅市。1929年直属云南省。1993年改设思茅市。旧县名。1913年改思茅厅置,治今云南省思茅市思茅镇。1958年并入普洱县,1981年复置。1
即今吉林双辽县。旧属昌图县。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于此置辽源州。1913年改辽源县。1940年改设双辽县。区片名。在吉林省双辽市西南部。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8.7万。原属哲里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魏书·地形志》:济北郡卢县有卢子城。《水经·济水注》:“济水又北径周首亭西……今世谓之卢子城,济北郡治也。京相璠曰:今济北郡所治卢子城,故齐周首邑也。”
亦作宗噶尔川。即牛心川水。亦即今青海湟中县东之南川河。《宋史· 王厚传》: 崇宁三年(1104) 四月,“厚帅大军次于湟。命 (高) 永年将左军,循宗水而北。别将张诫将右军,出宗谷而南。自将中军趋绥远
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置,属吉林将军。治所在三姓城 (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南,察库兰山、完达山以北,东至乌苏里江,西至牡丹江西岸地区。1913年降为依兰县。清光绪三十
北宋置,属大冶县。在今湖北大冶市北。《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丰宝场“离大冶县九十里。出胆水,浸铁成铜”。北宋置,在今湖北省大冶市北。有铜冶。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楚丘县,寻改为卫南县,属滑州。治所在楚丘城(今河南滑县东)。《寰宇记》卷57:“在卫之南垂,故以名县。”大业初属东郡。唐属滑州。仪凤初移治今滑县东北古黄河南岸。永昌初还治楚丘城
①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南。《清一统志·镇江府一》: 金峰山 “在溧阳县西南六十里。形势耸秀,为金陵发脉之宗”。②在今湖南新宁县东五里。《方舆纪要》 卷81新宁县: 金峰山 “上有大小芙蓉岭,亦名大小金峰山
即文翁学堂。西汉景帝时蜀守文翁建。在今四川成都市文庙前街第四中学校内。《元和志》卷31成都县: “南外城中有文翁学堂,一名周公礼殿。”
今北京故宫东华门。明、清紫禁城之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