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续汉书·郡国志》 鲁国驺县注:“城北有牙山。”《清一统志·兖州府一》:“《府志》:峄山与牙山,大小相错,状若犬牙。”②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海中。《清一统志·廉州府》:牙山“在钦州
即今湖北武穴市西北栗木桥乡。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 广济县 (治所在今县北梅川镇) 西南有 “栗木桥”。
①大清河支流。古称滱水。源出山西浑源县东南,曲折东流入河北中部白洋淀。《方舆纪要》 卷44浑源州: 滱水“发源州东南五十里枪峰岭,经灵丘、广昌二县境,出倒马关,入直隶唐县界,谓之唐河”。②上游曰赵河,
南朝宋元嘉十二年 (435) 析盆允、新夷二县置,属新会郡。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冈州。贞观十三年 (639) 废。后复置,开元初又废。古县名。南朝宋元嘉
①亦名萆山。在今河北鹿泉市西八里。海拔575米。《元和志》 卷17获鹿县: 萆山 “今名抱犊山,韩信伐赵,使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后遂改为萆山。后魏葛荣之乱,百姓因山抱犊而死,故以为
唐太和中建,在今四川荥经县西。《新唐书·李德裕传》: “作御侮城,以控荣经犄角之势。”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港北。为旧日海道入口。清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2: 鹿耳门 “在台湾港口。形如鹿耳,镇锁水口”。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由此入台,驱逐荷兰侵略者。在台湾省台南市安南区十字路西南部
即今四川简阳市西南三岔镇。民国《简阳县志》卷2:三岔坝,“《采访册》按:《乾隆志》作三岔坝场,《咸丰志》云近仁寿县界,又并云在州西,未确。距城八十里( 《乾隆志》)。创建(于)清雍正元年”。
战国齐邑,后入燕。在今河北任丘市北。《史记·赵世家》: 悼襄王九年 (前236),“赵攻燕,取貍、阳城”。古邑名。战国齐邑,后属燕,又入于赵。在今河北省任丘市北。《史记·赵世家》:赵悼襄王九年(前23
亦名仙人山、天马山。即今广西柳州市柳江南之马鞍山。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四姥山“又西曰仙奕之山。山之西可上,其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其始登者得石枰于上,黑肌而赤脉,十有八道可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