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州

海州

①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青、冀二州置,治所在龙沮县 (今江苏灌云县西南龙且)。北齐移治朐县 (北周改朐山县,在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改海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东海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连云港市及赣榆、东海、沭阳、灌云等县地。南宋端平二年 (1235) 徙治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淳祐十二年 (1252) 还治朐山县。景定二年 (1261) 改置西海州,寻复改海州。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为海州路,后改海宁府,不久改为海宁州。明洪武初复改海州,省朐山县入州。清雍正二年 (1724) 升为直隶州。1912年改为东海县。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临海县 (今浙江临海市)。辖境相当今浙江临海、台州、天台、仙居、宁海、三门、温岭诸市县地。武德五年 (622)改名台州。

③辽置,治所在临海县 (今辽宁海城市)。辖境相当今辽宁辽河下游三角洲地区。金天德三年(1151) 改为澄州。元废。明洪武初复置,二十八年(1395) 又废。


(1)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青、冀二州置。治龙沮城(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北齐移治朐县(北周改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连云港、东海、沭阳、赣榆、灌云、灌南等市县及新沂、滨海部分地区。元初升为路,后改为海宁府和海宁州。明初复为海州,并省朐山县入州,辖境渐小。清雍正初升为直隶州,辖境复唐宋之旧。1912年改本州为东海县。(2)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临海县(今浙江临海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台州市全境及宁海县、象山县。次年改名台州。(3)辽置,治临溟(今辽宁海城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辽河下游地区。金天德中改名澄州。


猜你喜欢

  • 武延川

    即宁夏西吉县南之葫芦河。《宋史·曹玮传》: 真宗时,“与秦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分兵灭拨臧于平凉,于是陇山诸族皆来献地”。即此。《明一统志》 卷35平凉府: 武延川 “昔有武延者居此川之旁,因名”。

  • 米场墟

    即今广西陆川县西北米场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陆川县图:北有米场墟。民国《陆川县志》卷5:米场墟“在县北三十里泗里堡五柳甲内。……实县北陆运总汇”。

  • 泗溪

    在今浙江泰顺县东南。为寿泰溪支流。《方舆纪要》 卷94泰顺县: 泗溪 “在县南。源出泗溪西山,合县南诸溪水,抵 (福建) 福安县界,入于海”。

  • 大金川

    亦名金川河。藏名促浸。即今四川大渡河上游大金川。清康熙《皇舆全览图》:四川大渡河上游有大金川土司,土司以河名。(1)古地名。明金川寺演化禅师地,后分大、小金川。大金川,土语“促浸”。清雍正元年(172

  • 打冲河

    即今四川西部之雅砻江。《方舆纪要》卷74建昌卫打冲河中前千户所:打冲河“在府治西。蛮名黑惠江,又名纳夷江。源出吐蕃,流径盐井卫界,又南流径此,水势奔急,洪涛汹涌,因名打冲河。下流至会川卫,合金沙江。亦

  • 栗洲

    即烈洲。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烈山下。宋《景定建康志》 卷19: 烈洲,“伏滔 《北征赋》 亦谓之栗洲,上有小山,其形似栗,因名之”。

  • 阿尔泰乌梁海七旗

    清乾隆十九年(1754)设,分左、右二翼。左翼旗四、右翼旗三。属科布多。驻牧地在今新疆阿尔泰县西北库木至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查干果勒以东地区。

  • 黑水峪

    即芒谷。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明史·孙传庭传》: 崇祯九年 (1636),“传庭设方略,亲击迎祥于盩厔之黑水峪,禽之”。即此。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南。明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与陕西巡抚孙传庭激战于

  • 浍水

    ①汾水支流。源出今山西翼城县东南,流经绛县、曲沃、侯马、新绛等县市入汾水。《左传·成公六年》: “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 《水经·浍水》: “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西过其县南

  • 太安驿

    清置,属寿阳县。在今山西寿阳县西四十里太安驿村。清有驿丞兼巡司驻此。在今山西省寿阳县西太安驿乡。清代设有驿丞,兼管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