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口
亦作浦口。古涌水入江处。在今湖北洪湖市西境长江北岸。《水经·江水注》: “ (涌)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 《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六年(410),刘道规讨桓谦,“檀道济先进陷陈,谦等大败。谦等单舸奔荀林,道规追斩之,还至涌口”。即此。
古涌水入江之口。在今湖北省洪湖市长江北岸。东晋义熙六年(410年),刘道规败后秦将苟林于涌口,即此。
亦作浦口。古涌水入江处。在今湖北洪湖市西境长江北岸。《水经·江水注》: “ (涌)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 《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六年(410),刘道规讨桓谦,“檀道济先进陷陈,谦等大败。谦等单舸奔荀林,道规追斩之,还至涌口”。即此。
古涌水入江之口。在今湖北省洪湖市长江北岸。东晋义熙六年(410年),刘道规败后秦将苟林于涌口,即此。
在今福建福州市城东十五里鼓山半山腰。原为积水潭,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 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请名僧神晏国师主持,号国师馆。其后,宋真宗赐额 “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 (1407)改称寺。嘉靖二十一
清光绪二十年(1894)津榆铁路(天津至山海关)通车后,继续展筑,称关内外铁路。二十四年(1898)天津至北京马家堡段完成,二十七年(1901)又展至正阳门(前门)。关外段于光绪三十年(1904)通车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南,聚宝门内西南隅。《寰宇记》卷90升州江宁县:凤台山“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因置凤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台山
即吴淞江的俗称。近代上海辟为商埠后,以吴淞江上通苏州,故称为苏州河。即今江苏南部及上海市西部的吴淞江。为太湖最大支流。至今上海市区外白渡桥入黄浦江。吴淞江在上海市境内段的别称。
清雍正十二年 (1734) 由益都、淄川、莱芜三县地析置,属青州府。治所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博山镇。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5年属淄青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50年与淄川县合并为淄博市。古旧县名
①又名西乡城。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董村乡。《寰宇记》 卷65沧州南皮县: 高乐故城“在今县东南三十里。今谓之思乡城,亦曰西乡城”。《清一统志·天津府二》 “高乐故城” 条引 《县志》: “即今董镇村。”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改招义县置,属泗州。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原名旧县)。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古县名。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招义县置,治今安徽省明光市东北
即今陕西榆林市东南一百三十里碎金驿。南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北宋康定元年(1040),“鄜延都监黄德和将二千人屯保碎金谷”。即此。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南平街。《春秋》:昭公十三年(前529)秋,公会刘子、晋侯、齐侯等诸侯“于平丘”。即此。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封丘县东。《春秋》昭公十三年(前529年):“公会刘子、晋
即今山东汶上县南二十五里程村寺。清康熙《续修汶上县志》 卷1有程村站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