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口
涡水入淮处。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晋书·武帝纪》: 泰始六年 (270),“吴将丁奉入涡口,扬州刺史牵弘击走之”。即此。
(涡guō) 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涡河入淮之口。魏晋以来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隘。《资治通鉴》:唐建中二年(781年),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拒命,“遣兵扼徐州甬桥(今宿州市南百步古汴河上)、涡口”,即此。贞元后在涡口对岸置两城,濠州刺史常兼两城使。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年)攻南唐淮南,于涡口作浮梁,并置镇淮军。次年夹淮筑城,以扼濠(州)、寿(州)应援之路。
涡水入淮处。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晋书·武帝纪》: 泰始六年 (270),“吴将丁奉入涡口,扬州刺史牵弘击走之”。即此。
(涡guō) 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涡河入淮之口。魏晋以来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隘。《资治通鉴》:唐建中二年(781年),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拒命,“遣兵扼徐州甬桥(今宿州市南百步古汴河上)、涡口”,即此。贞元后在涡口对岸置两城,濠州刺史常兼两城使。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年)攻南唐淮南,于涡口作浮梁,并置镇淮军。次年夹淮筑城,以扼濠(州)、寿(州)应援之路。
北周废恒州为恒安镇,属朔州。隋属云内县。唐武德六年 (623) 于此置北恒州,七年 (624)州废。
隋大业年间建,在今山西汾阳县东。《方舆纪要》 卷42汾州府: 临汾宫在 “府东十五里,隋大业四年建以避暑,盖据文湖之胜而为之,亦谓之汾水行宫”。
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北古田镇。1929年12月著名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此举行。村名。在海南省万宁市西北部。属北大镇。人口310,黎族。因村后有古田河而得名。产稻、甘薯、胡椒、槟榔等。
汉武帝平闽越后改东冶置,为会稽东部都尉治。治所在福建福州市旧冶山之麓。西汉时今福建全省仅有此县,其辖境实际所及约当今福州市一带。东汉初改名东冶县。《舆地纪胜》卷128福州《景物上》:东冶,“《晏公类要
又名驹石室、龙岩洞。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寰宇记》 卷92宜兴县: 国山 “山东北有两重石洞,土人呼为石室。周幽王二十四年忽开,可容千人。又有石柱,呼为玉柱”。今洞面积五千多平方米,长八百多米,有上、
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铜山乡。《寰宇记》卷123扬州江都县:“大铜山在县西七十二里。即《汉书》称吴王濞即山铸钱,此其处也。”古山名。在今江苏省仪征市西北、长江北岸。明隆庆《仪征县志》载:“大铜山在县西北二
即中土、中州。先秦时代已有雒邑(今河南洛阳市)和陶(今山东定陶)是天下之中的说法,后来华夏族活动范围扩大,古豫州仍被视为九州之中,称之为中原。故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如《明实录》:永乐十四年(14
即青衣江。在今四川西部。《元和志》卷32严道县:平羌水“经县东二里”。《舆地纪胜》卷147雅州:平羌江,“《图经》云:平羌水自卢山发源,至严道之多功峡合碉门、荣经三江,抵郡城下,自此而东即与阳山江合流
约当今塔吉克斯坦帕米尔西南之喷赤河。《新唐书·高仙芝传》: 天宝间,攻小勃律,“葱岭守捉又行二十余日至播密川,又二十余日至特勒满川,即五识匿国也”。
即今广东新会市东南古井镇。清道光《新会县志》卷4:“墟市”有古井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