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涪州

涪州

①隋开皇末改合州置,治所在石镜县 (今四川合川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铜梁、武胜、大足等市县地。大业三年 (607) 改为涪陵郡。

②唐武德元年 (618) 置,治所在涪陵县 (今四川涪陵市)。《元和志》 卷30涪州: “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故为名。” 天宝元年 (742) 改为涪陵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涪州。辖境相当今四川涪陵、长寿、南川、武隆等市县地。南宋咸淳三年 (1267) 移治今市东北之三台山。元复还旧治。至元二十年 (1283) 废涪陵县入州,属重庆路。明属重庆府。清不辖县。1913年废,改置涪陵县。


(1)隋开皇末改合州置,治石镜县(今合川市)。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合川、铜梁、大足等市县地。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涪陵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改为合州。(2)唐武德元年分渝州置。以“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故为名”(《元和郡县志》)。天宝初改涪陵郡,乾元初复为涪州。治涪陵县(今重庆市涪陵区)。辖境相当今重庆市涪陵、南川、武隆、长寿等区、市、县地。宋时略小。属夔州路。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涪陵县入州,翌年改属重庆路。明、清属重庆府。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涪陵县。


猜你喜欢

  • 仁和街

    即今云南马关县西南仁和镇。民国《马关县志》卷1:仁和街在县西南四十里。集镇名。在云南省施甸县中部偏北、施甸坝子中部、施甸河西岸。属仁和乡。人口660。该村地处人和桥旁,辛亥革命后曾置人和镇,后演化为今

  • 石硅县

    1913年改石砫直隶厅置,属四川东川道。治所即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9年改为石柱县。1983年改设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 武山郡

    北周置,属广州。治所在雉阳县 (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里)。辖境相当今河南鲁山、宝丰二县部分地。隋开皇初废。北周置,治雉阳县(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西部、鲁山县东部、宝丰县南部。

  • 白荡

    又名白家田。在今江苏昆山市南三十六里。《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长洲县:白荡“西连双洋荡,又西接陈湖,南连朱沙港,汇为巨浸,下流注淀山湖”。

  • 零山

    亦作灵山。即今四川甘洛、越西二县与冕宁县界上之小相公岭。西汉时之灵山道 (路),以此名。

  • 靖安河

    一名古漕河。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宋 《景定建康志》 卷19: 古漕河 “一名靖安河。自靖安镇下缺口,取道入仪真新河八十余里”。

  • 齐洮铁路

    齐昂、洮昂二铁路的合称。

  • 迤山

    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53富平县: 迤山 “孔氏谓之靡迤。昔周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遂有周畿内八百里,东至迤山,是也”。

  • 雪栏山

    即今四川松潘县东三十里雪宝顶。《明一统志》 卷73松潘等处指挥使司: 雪栏山 “山势蟠蜒,四时积雪”。《方舆纪要》 卷73松潘卫: 雪栏山 “俗呼宝顶山,亦名雪岭,巉崖路险,有雪栏关”。此为岷山中段极

  • 黑城子

    即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黑城镇。《方舆纪要》卷58固原州: “黑城子在州西北。或谓之红城子。官军由此讨满四。弘治十四年贼尝犯此,官军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