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淄水

淄水

①又名柴汶。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北之小汶河,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前516),“齐师围成。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杜注: “淄水出泰山梁父县西,北入汶。” 《水经·汶水注》: “汶水又南,左会淄水,水出泰山梁父县东……淄水又径梁父县故城南,淄水又西南径柴县故城北,世谓之柴汶矣。”

②又作菑水或甾水。即今山东中北部淄河。下游古今有变化。《尚书· 禹贡》 青州: “潍、淄其道。” 《汉书·地理志》 泰山郡莱芜县: “原山,甾水所出,东至博昌 (今博兴县东南) 入泲。”《水经· 淄水注》: “淄水东北合时水入海。” 按《史记· 河渠书》: “于齐,则通菑、济之间。”其事当在战国时,则战国前淄水本单独入海。沟通菑、济之初,盖分菑入济,菑水正流仍当入海。《史记·夏本纪》 正义引 《括地志》: “淄州淄川县东北七十里原山,淄水所出。俗传云,禹理水功毕,土石黑,数里之中波若漆,故谓之淄水也。” 未知何时入济之流转盛,而入海之菑遂绝,至西汉后期犹然,此即 《汉书· 地理志》 所载状况。东汉又还复入海故道,即 《水经》、郦注所载。金、元以前大致走今小青河下游入海。金、元后又改入青水泊。清代以来清水泊淤塞,淄水改合小清河入海。


古水名。又作菑水。(1)《尚书·禹贡》青州:“潍、淄其道。”即今山东省淄河,惟下游多变迁。战国前此水单独入海。后沟通了淄、济,初则分淄入济,淄水正流仍当入海。后入济之流转盛,而入海之流遂绝。东汉又还复入海故道。金、元以前大致走今小清河下游入海,金、元以后又改入清水泊。清代以来清水泊淤塞,淄水改合小清河入海。(2)又名柴汶。上源即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北羊流河,西南流合今小汶河,又西流至泰安市南大汶口入汶河。《春秋》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齐师围成,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即此。


猜你喜欢

  • 临山县

    唐置,属羁縻述昆州。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河池市西南境。北宋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东南、河池市西南境。属桂州所领羁縻述昆州。宋属宜州所领述昆羁縻州。后废。

  • 索乌山

    在今四川金川县东一百五十里。《清一统志·懋功厅》: 索乌山 “乾隆四十一年平定金川,大功告成,奉旨与甲索山、金川河并致祭,列入春秋祭典”。

  • 陈涛斜

    亦名陈陶斜、咸阳斜。在今陕西咸阳市东。《资治通鉴》:唐至德元载(756),房琯将兵复西京,至便桥,“遇贼将安守忠于咸阳之陈涛斜”。胡三省注曰:“其路斜出,故曰陈涛斜。”又作陈陶斜、咸阳斜。“其路斜出,

  • 安家舍镇

    即今江苏武进县西北安家乡。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武进县图:西北有安家舍。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武进县西北有“安家舍镇”。

  • 广武镇

    ①在今山西山阴县南六十五里新广武村。清置巡司于此。②在今蒙古国东南苏赫巴托省南境。明金幼孜《北征录》:永乐八年(1410),成祖亲征阿鲁台,“至于广武镇,川中有土城基,问人云:‘国初征和林时所筑, 屯

  • 便水驿

    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七十里便水市。明置驿,清改置巡检。

  • 土弥干川

    一作赤弥干川。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南五十里。《寰宇记》卷152番和县:“土弥干川,即古匈奴为放牧之地。鲜卑语髓为吐弥干,言此川土肥美如髓,故以名之。”

  • 北满特别区

    1933年7月伪满在东省特别区的基础上改置,治所在哈尔滨(今黑龙江哈尔滨市)。管辖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南至长春铁路沿线军警、外交、行政、司法等。1936年1月废。

  • 永州路

    元改永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零陵县(今湖南永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永州、东安、祁阳等市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永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永州置,治零陵县(今湖南永州市)。属湖广行省

  • 宾义县

    唐置,为羁縻顺州治。治所在幽州城内(今北京城西南)。建中年间,顺州迁治今北京市顺义县时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