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郡
①隋大业三年 (607) 改巴州置,治所在化成县 (今四川巴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巴中、平昌、通江等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巴州。天宝元年 (742) 复改清化郡。乾元元年(758) 又改为巴州。
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施州置,治所在清江县(今湖北恩施市)。辖境相当今湖北西南部五峰、建始等县以西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施州。
隋大业和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巴州为清化郡。见“巴州(2)”。
①隋大业三年 (607) 改巴州置,治所在化成县 (今四川巴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巴中、平昌、通江等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巴州。天宝元年 (742) 复改清化郡。乾元元年(758) 又改为巴州。
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施州置,治所在清江县(今湖北恩施市)。辖境相当今湖北西南部五峰、建始等县以西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施州。
隋大业和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巴州为清化郡。见“巴州(2)”。
西汉置,属东平国。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北。南朝宋改为平陆县。古县名。西汉以平陆邑置,治今山东省汶上县北。属东平国。因西河郡有平陆县,故称东平陆县。南朝宋改为平陆县。
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西南一百十二里勐班乡。清雍正三年 (1725) 于此置巡司。乾隆三十年 (1765) 改设土把总。
明洪武三年 (1370) 置,在今广东南海市西北黄鼎村。
①在今河南滑县东北。《资治通鉴》:唐武德元年(618),“王世充既得东都兵,进击李密于洛北,败之,遂屯巩北”。《考异》引《杂记》曰:“王辩纵等皆没,唯世充败免,与数百骑奔大通城。”即此。②即今青海门源
东汉建武八年 (32) 置,封窦融弟友为显亲侯,属汉阳郡。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西北三十里叶堡乡金城里。西晋改为显新县。古县名。东汉置,治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北。属汉阳郡。西晋改为显新县。属天水郡。十六国至北
即滹沱河古称。其下游屡有变迁,南至今滏阳河,北至大清河,两河间南北摆动。时而合流,时而分成数股南北同时分流。今下游河道为晚清以后逐渐形成。《周礼·职方》: “正北曰并州,……其川虖池”。即今山西、河北
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北岸猇亭镇。《三国志· 蜀书 · 先主传》: 章武二年 (222) 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于夷道猇亭驻营”。六月,“陆议 (即陆逊) 大破先主军于猇亭”。即此。
在今西藏类乌齐县西北类乌齐镇。清时设类乌齐宗。乾隆 《西藏志 · 事迹》: 雍正三年(1725) 升周瑛为四川提督。于次年春,抚插类乌齐一带番民。“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
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 分迤东道置,属云南省。治所在普洱府城 (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领普洱、镇沅、元江、临安四府,辖境约当今云南景谷、镇沅、新平、峨山、华宁、开远等县、市以南地区。光
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北禹王城。《春秋》: 桓公五年 (前707),“城祝丘”。即此。西汉置即丘县。古邑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郯城县东北。《春秋》桓公五年(前707年):在祝丘筑城。即此。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