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永陵

清永陵

原名兴京陵,又称永陵。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为清朝关外盛京三陵(其余两陵为福陵和昭陵)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称永陵。占地1.19万平方米,前临苏子河,背靠启运山,有“郁葱王气钟烟霭”之势。陵内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远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等清皇室祖先。整个陵区由前院、方城、宝城三部分组成,四周围以缭墙。前院正中为正红门,院内横列清代列祖“肇、兴、景、显”四帝的碑亭。碑亭东西两侧原有祝版房、齐班房、茶膳房、涤器房等建筑。前院碑亭之北为缭墙围砌的方城,方城正门称启运门,东西有照壁相对。入中为主体建筑启运殿,东西设有配殿。宝城位于启运殿之后,坟墓东西环列。墓旁原有枯榆,俗称“神树”,清乾隆帝曾撰《神树赋碑》,竖立其侧,现已移至西配殿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清 永 陵


猜你喜欢

  • 灵泉岭

    在今广东兴宁市东南。《舆地纪胜》卷91循州:灵泉岭“在兴宁县东南四十里”。

  • 王公峰

    在今安徽祁门县南。《方舆纪要》卷28祁门县:王公峰“在县南二十五里。高出万仞,不与群峰接”。

  • 闽县

    隋开皇十二年 (592) 改原丰县置,为泉州治。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大业三年 (607) 为建安郡治。唐武德六年 (623) 仍为泉州治。景云二年(711) 改为闽州治。开元十三年 (725) 改为福

  • 玉斗村

    即今河北涞水县西北玉斗村。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 鄗山

    在今河南荥阳市北。《左传》: 宣公十二年(前597),“晋师在敖、部之间”。杜注: “敖、鄗二山在荥阳县西北。”古山名。《左传》宣公十二年(前597年):“晋师在敖、鄗之间。”杜预注:“敖、鄗二山在荥

  • 白骨甸

    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奇台、木垒三县北。元《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公曰:‘前至白骨甸地,皆黑石,约行二百余里达沙陀北边,颇有水草,更涉大沙陀百余里,东西广袤不知其几千里,及回纥城,方得水草。’师曰:‘何

  • 仙岩山

    ①在今浙江瑞安市东北仙岩镇北。《方舆纪要》卷94瑞安县:仙岩山“在县东四十里,当大罗山之阳。山巅有黄帝池,广五百余亩。水分八派,注为溪潭,高下相属,道书以为第二十六福地”。②在今广西武宣县南。《舆地纪

  • 通天河

    ①在今青海西南部,为长江上源木鲁乌苏河和楚玛尔河在得列楚拉勃登汇合后,东南流至玉树县直门达一段的别称。清吴廷伟 《定藏纪程》: “木鲁乌苏东滩,汉名通天河。”②海都河之俗称。在今新疆和静县、焉耆回族自

  • 七介山

    即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六十五里井家山。《魏书·世祖纪》:北魏太延五年(439),“蠕蠕犯塞,遂至七介山,京师大骇”。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右玉县西南。北魏太延五年(439年),柔然敕连可汗闻魏伐姑臧,乘

  • 喀拉玛山

    亦作喀尔满岭、喀喇玛岭、哈尔满阿林。即今哈萨克斯坦东北境塞米巴拉金斯克东南之卡尔巴山。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5: 布昆河“在阿布达尔摩多河之北百余里,源发自喀拉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