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关
在今湖南慈利县西。《方舆纪要》 卷77慈利县: 温阳关,“明洪武三年,蛮酋覃垕连构诸洞为乱,命周德兴讨之。至慈利,垕守险以拒。德兴出奇兵,破其数栅,直捣温阳关,拔之。贼遂溃。既而为伪夏所据。六年,命汤和等伐蜀,周德兴分兵取蜀之龙伏隘,进夺覃垕温阳关”。
在今湖南省慈利县西。《明史·周德兴传》:明洪武三年(1370年),慈利土酋覃垕连诸寨为乱,明将周德兴率兵进剿,拔温阳关而讨平之,即此。
在今湖南慈利县西。《方舆纪要》 卷77慈利县: 温阳关,“明洪武三年,蛮酋覃垕连构诸洞为乱,命周德兴讨之。至慈利,垕守险以拒。德兴出奇兵,破其数栅,直捣温阳关,拔之。贼遂溃。既而为伪夏所据。六年,命汤和等伐蜀,周德兴分兵取蜀之龙伏隘,进夺覃垕温阳关”。
在今湖南省慈利县西。《明史·周德兴传》:明洪武三年(1370年),慈利土酋覃垕连诸寨为乱,明将周德兴率兵进剿,拔温阳关而讨平之,即此。
即洙泾镇。今上海市金山县治。在上海市金山区西北部。面积39.3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朱泾,人口3万。以河得名。旧作洙泾,一名朱溪。宋、元时置大盈务。明初于此置泖桥巡检司及税课局。清乾隆二十四
唐帆延国都城。在今阿富汗喀布尔市西巴米安。龙朔元年 (661) 为写凤州都督府治所。本帆延国都。在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巴米扬。唐置写凤都督府治此。属安西都护府。
即今陕西北部杏子河。源出靖边县南白于山,东南流经志丹县东北,至安塞县南合延水。《水经·河水注》:龙尾水“出北地神泉障北山龙尾溪,东北流注清水”。
清光绪十九年 (1893) 置,隶四川省。治所在俾俾塘 (今西藏亚东县东北切马东一里)。后废。
亦名点心山、观音坡。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万年寺北。南宋范成大 《吴船录》 卷上:“同行则用山中梯轿,出白水寺侧门,便登点心山。言峻甚,足膝点于心胸。” 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17峨眉县: 观心
在今广东南雄县东。明置巡司于此。
清初改唐崖长官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北三十五里唐崖司镇。雍正十三年(1735) 废。清初改唐崖长官司置,治今湖北省咸丰县西北。雍正十三年(1735年)废。
①北宋政和七年(1117)改酸枣县置,属开封府。治所即今河南延津县。金贞祐三年(1215)升为延州,徙治今原阳县东北延州村。元至元九年(1272)降为延津县,还治今延津县,属南京路。二十五年(1288
唐元和二年 (807) 置,属唐年县。即今湖北通城县。元和五年 (810) 改名通城镇。古镇名。唐元和二年(807年)置,在今湖北省通城县境。五年改为通城镇。
在今山西浑源县南恒山下瓷窑峡中。《清一统志·大同府》: 悬空寺 “在浑源州南磁窑峡口。石壁巉岩,悬空结构,飞阁相望,下临无地。寺创自后魏,盛于元时,近增三殿,称奇观焉”。现存为明清建筑。1982年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