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8桂平县:牛渚水在“府东北九十里。自藤峡分流,为瑶贼出没处。……流入浔江”。
即今云南西部之澜沧江。汉至南朝称兰仓水。《后汉书·西南夷传》:“始通博南山,度兰仓水,行者苦之。”
即大泽矶社。今台湾省高雄县东北,旗山镇西南约六里武鹿。清乾隆间范咸 《重修台湾府志》卷2: 武洛社 “一名大泽机”。
①东汉灵帝刘宏避讳改弘农郡置,治所在恒农县 (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西晋复为弘农郡。十六国前秦移治陕城 (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北魏拓跋弘天安元年 (466) 避讳又改为恒农郡。太和十一年
即今新疆和田市。《元史·地理志 ·西北地附录》 作 “忽炭”。
西汉初置,属鄣郡。元封二年 (前109)为丹阳郡治。治所即今安徽宣州市。西晋为宣城郡治。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为宣城县。古县名。西汉初置,治今安徽省宣城市。隋改名宣城县。汉为丹阳郡治;西晋以后为宣
即蒙古车臣汗部右翼中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达尔汗东南。
又名巩哈设治局。1938年由伊宁县属巩团斯、哈什河两牧区改置,治所在尼勒克(今新疆尼勒克县)。因喀什河支流尼勒克河而得名。“尼勒克”,蒙古语意为“小孩”。1939年改设巩哈县。又称巩哈设治局。1938
为古黄河支津。故道西起今河南原阳县西南,东至开封市境内合古蒗荡渠。《水经·阴沟水注》:“阴沟首受大河于卷县,……东南至大梁,合蒗荡渠。”是蒗荡渠分河水的渠道之一,故亦为蒗荡渠的另一名称。《水经·汳水注
①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其南八里为砀山。《汉书·高帝纪》:“高祖隐于芒、砀山泽间。”②即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北。《晋书·惠帝纪》:太安二年(303),“帝军于芒山”。即此。古山名。在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