湔阳城
在今四川广汉市西南古城坝。《寰宇记》卷73雒县: “湔阳故城,汉县,废城在县南。” 《方舆纪要》 卷67汉州: 湔阳城在 “州西南二十里。《志》云: 南北朝时置,以近湔水之阳而名”。正史未见湔阳县。
在今四川广汉市西南古城坝。《寰宇记》卷73雒县: “湔阳故城,汉县,废城在县南。” 《方舆纪要》 卷67汉州: 湔阳城在 “州西南二十里。《志》云: 南北朝时置,以近湔水之阳而名”。正史未见湔阳县。
金天眷元年(1138)以会宁府为上京,故址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白城。太宗时始筑城。《大金国志》卷12载,熙宗皇统六年(1146),“以上京会宁旧内太狭,役五路工匠撤而新之,规模仿汴京”。遂有都城之制。
即今云南易门县南十里南庄。元至元十二年(1275)于此置易门县。《元史·地理志》 昆阳州易门县:“在州之西,治市坪村,世为乌蛮所居。”元代后期徙废。
又作敌烈得、迪烈得、迭烈底,或称敌烈八部、八部迪烈得。辽北境部族,属乌古敌烈统军司。游牧地在胪朐河 (今克鲁伦河) 地区。大抵当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部和蒙古国东方省大部地。
即今福建福安市西北社口镇。清光绪《福安县志》卷3街市:社口市在“邑北三十五里”。
西汉置,属苍梧郡。治所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一说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以冯水得名。《水经·湘水注》:冯水“出临贺郡冯乘县东北冯冈,其水导源冯溪,西北流,县以讬名焉”。三国吴属临贺郡。南朝宋
亦作汕头。即今广东汕头市。《清一统志·广东统部》:澄海协设千总驻防于此。在今广东省汕头市。清属南澳镇管辖,设千总防守。
五代唐改福昌县置,属河南府。治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北宋又改为福昌县。古县名。五代唐以福昌县改名,治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福昌。属河南府。北宋初复名福昌县。
在今山东招远市北十五里。《明一统志》卷25登州府:张画山“山高林茂,如张画然”。
在今广西兴安县东。《方舆纪要》卷107兴安县“龙蟠山”条下:“《志》云:县东三里有全义山,唐因以名县。”
指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之白沙河。《水经·江水注》:“又有湔水入焉。水出绵虒道, 亦曰绵虒县之玉垒山。吕忱云:一曰半浣水也,下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