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州
北宋元符二年 (1099) 置,治所在邈川城 (今青海乐都县南湟水南岸)。辖境相当今青海平安、化隆回族自治县以东,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北及甘肃永靖县黄河以东地。宣和元年 (1119) 改为乐州。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置,治邈川城(今青海省乐都县南)。辖境相当今青海省乐都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部和甘肃省永靖县西部地区。属秦凤路。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弃之,崇宁二年(1103年)复置。宣和元年(1119年)改乐州。
北宋元符二年 (1099) 置,治所在邈川城 (今青海乐都县南湟水南岸)。辖境相当今青海平安、化隆回族自治县以东,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北及甘肃永靖县黄河以东地。宣和元年 (1119) 改为乐州。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置,治邈川城(今青海省乐都县南)。辖境相当今青海省乐都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北部和甘肃省永靖县西部地区。属秦凤路。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弃之,崇宁二年(1103年)复置。宣和元年(1119年)改乐州。
西汉置,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十里益城。东汉为侯国,改属乐安国。后复为县。西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属北海郡。东汉改置益侯国。后国除复旧。西晋省。
隋义宁元年(617)置,治九门县(今河北藁城县西北二十五里九门回族乡)。领九门、信义、新市三县。辖境相当今河北藁城市西北境一带。唐武德元年(618)改名观州。隋义宁元年(617年)置,治九门县(今河北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临晋镇东北。《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636),晋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即此。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临晋镇东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
即今福建长汀县西南四都乡。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汀西县治此。
1913年降昌图府置,属奉天洮昌道。治所即今辽宁昌图县西老城镇。民国 《昌图县志》 卷4: “昌图者,俗名榆树城,蒙古之长突额尔克也。”“长突额尔克” 又作 “昌图额尔克” 蒙古语意为绿色草原。县乃取
①亦名昆明湖。在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内。元称瓮山泊。明称西湖。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3:“西湖去玉泉山不里许,即玉泉龙泉所潴。盖此地最洼,受诸泉之委,汇为巨浸,土名大泊湖。环湖十余里,荷蒲菱芡,与夫沙禽
在今四川江津市南。《方舆纪要》卷69江津县:合小坪“在县南。正德中, ‘贼’方四等攻江津,官军击败之,追至此”。
在唐长安城太极宫内,今陕西西安城北部。隋初建。唐初为秦王李世民所居。
即天津桥。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皇城正南洛水上。唐孟郊有 《洛桥晚望》 诗: “天津桥下水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 储光羲有 《洛桥送别》诗。即“天津桥”。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旧城西南。唐孟郊《洛桥晚望》
在今四川乐山市城内。《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方响洞“在丁东院。洞腹有水,下注洞中,泠然如环佩声。山谷改为方响洞”。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至广福院,中有水洞,静听洞中,时有金玉声,琅然清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