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口镇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滁口乡。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湖南省资兴市南部。面积164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葫芦顶,人口2830。因位于滁水出口处,故名。1956年设滁口乡。1958年属先进公社,1959年为滁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置镇。为资兴市重点林区。主产稻、玉米。有滁宜公路经此。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滁口乡。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湖南省资兴市南部。面积164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葫芦顶,人口2830。因位于滁水出口处,故名。1956年设滁口乡。1958年属先进公社,1959年为滁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置镇。为资兴市重点林区。主产稻、玉米。有滁宜公路经此。
民国时置,属嘉兴县。即今浙江嘉兴市东南四十六里新篁镇。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东南部,南邻海盐县。面积33.2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新篁,人口3800。 唐、宋名竹里,以四周多竹故名;后成茧
即蒲圻县。在今湖北嘉鱼县西南。《晋书·地理志》 讹为 “蒲沂”。
①商、周地名。春秋为晋邑。即今河南获嘉县。《左传》:文公五年(前622),“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杜注:“宁,晋邑,汲郡修武县也。”《韩诗外传》卷3:周武王伐纣,“勒兵于宁”, 因名修武。秦置修武
在今广东潮州市城北。《清一统志·潮州府》:凤城驿“在海阳县北门外,明置,崇祯末废。本朝顺治中复置,康熙三十九年裁”。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东汉末,刘表使备“屯新野”。三国魏为荆州治。西晋为义阳国都,后为新野郡治。北魏属新野郡。北周改为棘阳县。隋开皇初改为新野县,属邓州。大
本名平靖关。在今河南信阳县。《舆地纪胜》卷80信阳军:平靖关“今名行者坡,在军南七十五里”。又作行者关,本名平靖关、西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市西南。
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南。《方舆纪要》卷60河州:杀马关“其林麓控扼,足以守御。自此而西,举足浸高。又行一日至岭西,其地益高,盖与西域相出入处。元遣都实访河源,路出于此”。
①即今黑龙江省宝清县。民国 《吉林新志》 下编: “宝清县,土名宝石河。”②即今湖北通山县东南横石河。为富水支流。《明史·地理志》 通山县: “东南有九宫山,宝石河出焉,下流合于富水。”
1929年11月云南省政府在废道后成立第一(滇西)和第二(滇南)两殖边督办公署。1930年9月省府将公署暂行章程及设立理由转请内政部查办,并转行政院及国民政府,当时中央政治会议议决“暂准执行”。该公署
明永乐四年(140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吉林蛟河市北拉法镇。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吉林省蛟河市北旧站(拉发站)。属奴儿干都司。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