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渠

灵渠

亦作澪渠、零渠。又名秦凿渠。或作湘桂运河、兴安运河。秦始皇时由史禄主持开凿,在今广西兴安县西,东接湘江,西接漓江,为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人工运河,全长六十八里。工程主要分南北渠、斗门、堰坝等。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三,而注于漓江;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七,而汇于湘江,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斗门(或作陡门)历代屡有改建。唐有十八座,宋增至三十六座,清则有三十二座。斗门为今船闸的先导,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设施。堰坝已与今结构相似。是秦汉以来,中原地区通往岭南地区主要交通路线之一。


又称零渠、秦凿渠、湘桂运河、兴安运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县境内。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秦始皇为进一步统一中国南疆,命史禄凿渠运粮,沟通湘、漓两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长约33千米。初名秦凿渠,后因漓水上游为零水,亦称零渠、三零渠,唐以后称灵渠。包括铧嘴、南渠、北渠等工程。通过铧嘴将湘江上游海洋河水分流,三分通过南渠入漓江,七分通过北渠入湘江,故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历代屡有疏浚改建。唐筑十八斗门,宋改三十六斗门,清为三十二斗门,顺次启闭,增高水位,使船只能越过高地。既便舟楫,兼利灌溉。斗门为船闸的先导,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措施。秦、汉以后,中原地区与岭南交通,多取道于此。近代因公路、铁路的修筑,航道作用逐渐消失,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河渠。解放前年久失修,堤坝崩塌,渠道淤塞。建国后进行整修,沿岸新修许多水渠、水库和小水电站,灌溉面积由解放初的 2500 亩扩大到3.2万亩,整个水利网受益面积6万多亩。青山碧水,周围修建有四贤祠、三将军墓、灵湖水库等。

灵  渠


猜你喜欢

  • 叶河守捉

    唐置,在今新疆奎屯市境。《新唐书·地理志》 北庭大都护府:“又渡叶叶河,七十里有叶河守捉。”即此。唐置,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东境。属昆陵都护府。

  • 甫和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后废。

  • 单州

    唐光启中置,治所在单父县 (今山东单县南)。朱全忠奏改为辉州,移治砀山 (今安徽砀山县)。五代唐同光二年 (924) 复改单州,仍治单父县。宋辖境相当今山东单县、成武、鱼台及安徽砀山等县地。金属归德府

  • 裕陵

    ①金显宗陵。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云峰山麓。②明十三陵之一,位于长陵西北四里石门山下。为明英宗朱祁镇之陵。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东。③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之陵。在今河北遵化市西七十里清东陵中孝

  • 卢子城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魏书·地形志》:济北郡卢县有卢子城。《水经·济水注》:“济水又北径周首亭西……今世谓之卢子城,济北郡治也。京相璠曰:今济北郡所治卢子城,故齐周首邑也。”

  • 波县

    西汉置,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裴城。西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南。属河内郡。西晋废。

  • 珂咄罗国

    即骨咄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思助建城 (今塔吉克斯坦库尔干秋别北)。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珂咄罗国 “东西千余里,南北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

  • 下河

    清代称今江苏里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地势低洼、陂湖所汇地区为下河。《河防考》卷4:“下河者,扬之江都、兴化、泰州、高邮、宝应,淮之山阳、盐城七州县迤东际海之地也。”古地区名。清代称今江苏省里运河以东通

  • 凭 (憑) 祥州

    明成化十八年 (1482) 改凭祥县置,属广西布政司。治所即今广西凭祥市。明郭子章《郡名释名》 广西卷: 凭祥州 “旧凭祥洞、凭祥镇,从洞镇名也”。辖境相当今广西凭祥市地。清属太平府,宣统二年 (19

  • 何国

    亦名屈霜你迦国、贵霜匿国。古昭武诸国之一。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隋书·西域传》:何国“都那密水南数里。……王姓昭武,亦康国王之族类,字敦,都城方二里,胜兵千人”。《新唐书·西域传》: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