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

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七十里黄河北岸。十六国西秦依天然岩洞开凿而成。《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北,会两川,右合二水,参差夹岸连壤,负险相望。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峰之上, 立石数百丈, 亭亭桀竖, 竞势争高, 远望㠁㠁,若攒图托霄上。其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悬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故 《秦州记》曰: ‘河峡崖傍有二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藏古书五卷。亮南安人也。’” 现存窟龛一百八十三个,造像近八百身,分石雕、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壁画约九百平方米。炳灵寺是藏语的译音,意为 “十万佛”。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甘肃省永靖县西约50千米、黄河北岸积石山中。炳灵寺旧名龙兴寺,又名灵岩寺。炳灵为藏语“千佛”或“十万佛”之意。有上寺、下寺、洞沟、佛爷台等处。以下寺最为壮观,窟龛造像凿于大寺沟右侧峭壁上,长2千米,上下4层,高低错落,幢盖纵横,濒临黄河,气势庄严。现保存西秦、北魏、北周、隋、唐至明清各代窟龛183个(窟34个,龛149个),大小石雕佛像694尊,泥塑82尊,壁画900平方米。塑像高者27米,小者20余厘米。另有石雕方塔1座、泥塔4座。唐代作品约占三分之二,艺术造诣精湛,造型丰满潇洒,富有朝气和生命力。郦道元《水经注·河水》称:“河峡崖旁有二窟,一曰唐述窟,高四十丈;西二里有时亮窟,高百丈,广二十丈,深三十丈。”现编号169窟即唐述窟,内有精美的西秦造像,刚健挺拔,栩栩如生。壁画中神人衣袂飘逸,色泽绚丽,构图古雅,画上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的造像题铭。是全国石窟中迄今发现最早的题记。1967年兴建刘家峡水库时,在窟前修筑防水大坝,坝前波光潋滟,坝后岩窟崔嵬。寺与水库相连,乘游艇从刘家峡水库大坝西行,可直达窟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炳 灵 寺 石 窟


猜你喜欢

  • 龙泉水

    ①即今山西石楼县东屈产河。源出县东南,西北流至县西九十里入黄河。《水经·河水注》:“(土军)县有龙泉,出城东南道左山下,……龙泉水又北屈径其城东,西北入于河。”②在今山东寿光市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

  • 卯峒安抚司

    明末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七十八里安抚司乡。清雍正十三年(1735)废。

  • 沙崖海口

    在今河北乐亭县东三十五里北沙崖。清时设把总驻守。

  • 临泃县

    唐武德二年 (619) 置,属玄州。治所在今河北三河市东南。贞观初废。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以临泃邑置,治今河北省三河市东。属玄州。贞观初省。

  • 把边关

    亦称把边寨关。在今云南凤庆县南四十三里。《方舆纪要》卷118顺宁府:把边关“在把边山上, 为府之险阨”。

  • 阿悉言城

    唐安西都护府地。在今新疆温宿县东(一说即今拜城县)。《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俱毗罗城又六十里至阿悉言城。”

  • 昭丘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安居县置,属荆州。治所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大业初改为荆台县。

  • 可波水

    即今四川盐亭县东南榉溪。《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可波水“在射洪县东,合梓潼江。有可波池,在永泰县”。《方舆纪要》卷71射洪县:可波水“在县东。流入盐泉县界, 合梓潼水”。

  • 冈山县

    唐武德五年(622)置,为山州治。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南境。贞观元年(627)废入建初县。

  • 萨摩陂

    在今河北沧县北。《元和志》 卷18沧州长芦县: 萨摩陂 “在县北十五里。周回五十里。有蒲鱼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