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丘
春秋齐地。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十里。《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即此。
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春秋》鲁僖公十五年(前645年):“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即此。
春秋齐地。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十里。《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即此。
古邑名。春秋齐邑。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春秋》鲁僖公十五年(前645年):“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即此。
蒙古中统五年 (1264) 升淄州置,属中书省。治所在淄川县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博兴县西部及高青、邹平以东,黄河以南,鲁山以北地。至元二年 (1265) 改为淄莱路。
唐室韦部落。分布在今吉林松原市一带。《新唐书·流鬼传》:“达姤,室韦种也。在那河阴,湅(涑之误)末河之东,西接黄头室韦,东北距达末娄云。”
①南齐置,属齐安郡。约在今湖北麻城市一带。隋以前废。②南齐置,属南义阳郡。约在今湖北大悟、孝感之间一带。隋以前废。③唐天宝元年(742)改卢阳县置,属桂阳郡(后改郴州)。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南。五代唐改
从广州至武汉。全长1096公里。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 动工,粤段、湘段分段修筑。1936年全线贯通。今为京广线南段。京广铁路南段,即广州—武昌段的旧称。
即今安徽歙县东十二里南源口乡。民国《歙县志》 附图: 县东有南源口。集镇名。在安徽省歙县中部、新安江北岸。南源口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30。古代村东山谷口有王姓居民曾为郎官、得名郎源口,俗称今名。盛产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南雄州置,属海北广东道。治所在保昌县 (今广东南雄县)。辖境相当今广东南雄、始兴二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南雄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南雄州置,治保昌
古时多泛称东方为东州,南、北、西方为南、北、西州。如《楚辞》:“嘉南州之炎德兮’;《战国策》:“秦穆公一胜而霸西州”;《三国志·魏书·郑浑传》 裴注引张璠《汉纪》:东汉郑泰称董卓“出自西州”,又说“东
金大定末置,属滦州。治所即今河北乐亭县。元初曾为漠州治,寻又属滦州。清属永平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东部、渤海西岸。属唐山市。面积 1308 平方千米。人口49.2万。辖
西晋宣帝司马懿陵。在今河南偃市北邙首阳山上。《晋书·宣帝纪》: 三国魏嘉平三年 (251),葬于河阴,“于首阳山为土藏。……武帝受禅,上尊号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庙称高祖”。
在今甘肃环县南。《元和志》卷3庆州马领县:“隋义宁二年于今县治北四十里百家堡置马领县。”《资治通鉴》:唐武德七年(624)六月,庆州都督杨文干反,七月,“杨文干袭陷宁州,驱掠吏民出据百家堡”。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