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山
在今陕西延安市南。《方舆纪要》卷57延安府:牡丹山“在府城南四十里。多产牡丹,名曰花原头”。
在今陕西延安市南。《方舆纪要》卷57延安府:牡丹山“在府城南四十里。多产牡丹,名曰花原头”。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水经·巨马水注》:紫石溪水“又径圣人城东,又东南右会檐车水。水出檐车硎,东南流径圣人城南,南流注紫石水,又南注于涞水”。
在今云南鹤庆县西北五里。《方舆纪要》卷117鹤庆军民府: 拱面山 “山高百仞,一峰拱向郡治,林峦环映,阴晴异态”。
西魏废帝元年 (552) 置,为帖夷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南坪县东南一百里白水江东岸。《太平御览》 卷167引 《后魏书》 曰: “以戎夷宁帖为义也。” 恭帝二年 (555) 改为昌宁郡治。隋属同昌郡。唐
五代置,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元至元中改为永顺路。五代置,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宋为羁縻州,属荆湖北路。辖境相当今永顺县一带。元至元中改置为永顺路。
在今江西宜春市北。《明一统志》 卷57袁州府: 泞泉 “在府城北三十里。溉田万余亩”。
北宋置,属营山县。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七十里消水镇。
一名清阳亭。在今河南中牟县西。《水经·渠水注》: 清池水 “出清阳亭西南平地,东北流径清阳亭南,东流即故清人城也”。唐曾置清池县于此。
明洪武中改兴州置,属北平行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承德市西南滦河镇西南。永乐元年(1403)迁治良乡县(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后废。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治今河北省承德市西滦河镇西南喀喇河屯。属北平
夏至战国的诸侯国。商、周甲骨、金文作曾,古文献作缯或鄫。《史记·夏本纪》: “禹为姒姓,其后分封, 用国为姓, 故有……氏、 缯氏。” 商时为方国。甲骨 卜辞有 “王次
①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八十里,与河北赞皇县交界处。《北齐书· 李密传》: “尔朱兆至广阿,高祖令密募殷、定二州兵五千人镇黄沙、井陉二道。”②在今安徽泾县东南六十里。《清一统志·宁国府一》: 黄沙岭 “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