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察山
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北。《清一统志·吉林》:玛察山“在(吉林)城西南界”。又,苇苫河“在(吉林)城西南界。源出玛察山,相近有乌勒间河流合焉。又有玛察河,亦出玛察山,俱北流入佟家江”。
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北。《清一统志·吉林》:玛察山“在(吉林)城西南界”。又,苇苫河“在(吉林)城西南界。源出玛察山,相近有乌勒间河流合焉。又有玛察河,亦出玛察山,俱北流入佟家江”。
即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方舆纪要》卷115蒙自县:大窝关“在县西南。亦曰大窝子,有险可恃”。《清一统志·开化府》:大窝关“在新现交冈之上。明置,今废”。
①在今河北柏乡县北十四里。东汉光武帝即位处。《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元年(25)行至鄗,“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又《续汉书·郡国志》:高邑县“有千秋亭、五成陌,光武帝即位于此”。
唐建,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资治通鉴》:唐大历十四年(779),吐番与南诏合兵十万三道入寇,“东川出兵, 自江油趋白坝”。胡注:“利州管下景谷县西北有白坝镇城。”在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北。《资治通鉴》:唐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方舆纪要》卷94景宁县:尘溪“在县南五里。出敕木山,岁旱居民多沿溪置堰以溉田,潦则决之流入青田县界”。
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岷江上。《清一统志·眉州》:玉津“在州东四里。宋陆游有诗”。
南齐置,治所在今贵州水城县境。后废。南朝齐置,治今贵州省水城县境。辖境相当今贵州省六盘水、水城等市县一带。后废。
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僮阳郡置,治所在僮县 (今江苏沭阳县南六里)。隋开皇初废。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僮阳郡置,治怀文县(今江苏沭阳县)。辖境约当今江苏省沭阳县沂河以南地。属海州。隋开皇初废
地区名。《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其地当在今湖南九嶷山以南广西贺江、桂江、郁江区域。古地区名。《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其地约当今湖南省九嶷山以南至广西贺江
即今云南梁河县。本名南甸,清属腾越厅。民国初设八撮县丞,后改县佐。1953年于此置梁河县。
唐置,属蓬莱县。即今山东栖霞县治。金天会二年(1124)伪齐刘豫于此置栖霞县。在安徽省灵璧县中西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杨疃,人口 2500。以自然村“杨疃”得名。1949年设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