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
①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南二里。《清一统志·龙安府》:甘泉“有泉甘冽,岩石上刻‘甘泉古迹’四字”。县旧名石泉以此。
②在今陕西甘泉县西南,东入洛河。县以此名。《寰宇记》卷36甘泉县:“甘泉在县南岩谷上。其泉去地一丈,飞流激下,其味甘美。”
①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南二里。《清一统志·龙安府》:甘泉“有泉甘冽,岩石上刻‘甘泉古迹’四字”。县旧名石泉以此。
②在今陕西甘泉县西南,东入洛河。县以此名。《寰宇记》卷36甘泉县:“甘泉在县南岩谷上。其泉去地一丈,飞流激下,其味甘美。”
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五十里,舒溪西岸,西接石台县界。《隋书·地理志》: 泾县 “有盖山”。《元和志》 卷28泾县: 盖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 《舆地纪胜》 引作二百八十里)。下有舒姑泉,昔舒氏女化为
明洪武中置,治所在今贵州福泉市西北道坪镇。清废。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安阳县置,属纪州。治所在今甘肃秦安县北安伏乡。大业初属陇西郡。唐贞观三年(629)省入陇城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安阳县改名。治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属陇西郡。唐贞
亦作托和木图。即今新疆精河县西五台。清道光《新疆识略》卷2库尔喀喇乌苏:托霍木图台“西至伊犁所属之瑚图布拉克台一百二十里”。
清乾隆年间建旗,属黑龙江将军。其后驻地在阿穆古朗 (今阿木古郎镇)。1945年划归兴安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呼伦贝尔盟。1955年改称新巴尔虎左旗。
唐置,在今河北沧县东南旧州镇西。《资治通鉴》:唐大和二年(828),“易定节度使柳公济奏:攻李同捷坚固寨,拔之”。胡三省注:“同捷筑寨于沧州西,以抗官军,以坚固为名。”在今河北省沧县东南东关西。《资治
清置,属赤峰县。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南七十里。清有千总外委驻守。“哈拉木头”,蒙古语意为黑树丛。
在今河北涉县西北赤岸村。1940年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区,司令部从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南桐峪村迁驻涉县西北常乐村,同年迁驻其东南之赤岸村。此后这里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首长刘伯承、邓小平等
即今江西赣州市西北水西乡。《方舆纪要》卷87赣州府赣县:水西驿“在府城西。元为水西站,洪武初改为驿,五年并置递运所于此”。清裁。
隋代蓟城行宫。在今北京城西南。《隋书·炀帝纪》: 大业七年 (611),“至涿郡之临朔宫”。即此。隋代蓟城行宫。在今北京市区西南。《资治通鉴》:大业七年(611年)四月,东征高丽,炀帝“车驾至涿郡之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