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江
亦作白术江。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南之夹关河及南河(邛崃河)。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临邛县“(李)冰又通笮道文井江,径临邛,与蒙溪分水白木江会至武阳天社山下,合江”。《元和志》卷31:临邛县:白术水“经县南二里”。
亦作白术江。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南之夹关河及南河(邛崃河)。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临邛县“(李)冰又通笮道文井江,径临邛,与蒙溪分水白木江会至武阳天社山下,合江”。《元和志》卷31:临邛县:白术水“经县南二里”。
①又名阳山。即今河北卢龙县东南二十五里阳山。《史记·伯夷传》 正义: “首阳山,《说文》云,首阳山在辽西。” 《方舆纪要》 卷17卢龙县: 阳山“峰峦高耸, 下多溪谷, 一作山。 《说
本名临晋关。战国魏置,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西岸。扼蒲津渡口。历代倚为秦、晋间重险。汉武帝改称蒲津关。其后简称蒲关,或沿用临晋关旧名。《周书·武帝纪》: 建德五年 (576),“凉城公辛韶步骑五千
在今江西吉安县西。《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庐陵县:井冈镇在“府西六十里。有巡司,元至正中置,明朝因之”。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巡司移驻永阳镇(今吉安县西南永阳镇)。
隋开皇十八(589)改交州置,治所在长川县(今甘肃秦安县北安伏乡)。大业三年(607)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交州置,治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辖境约当今甘肃省清水、秦安等县。大业三年(607年)废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纯阳殿左。山路陡险,舆马不易。明初蜀献王游山至此,下马行五十三步,后人因以为名。清张邦伸《锦里新编》卷16:“沿岩行至五十三步,盖蜀献王下马步行处。”
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南亚沟镇东十里石人山峭壁上。系金代女真族石刻图像。现存两幅,左为地位显赫的将领,头戴战盔,身穿圆领紧身短衣,肩有披风,足蹬筒靴,右手握剑,身躯魁梧,两腿一盘一伸;右为贵妇人,戴帽,
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南。《晋书·刘聪载记》:东晋大兴初,李矩遣耿稚、张皮袭刘粲,“稚等袭败粲军,粲奔阳乡”。即此。确址待考,疑在今河南省获嘉县或修武县境。东晋太兴元年(318年)前赵刘粲为郭涌将耿雅所败,
原名延贤堂,又名听讼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内。《宋书·文帝纪》:元嘉三年(426),“车驾临延贤堂听讼”。唐许嵩《建康实录》卷17:南朝梁天监六年(507),改“听讼堂为仪贤堂”。《梁书·侯景传》:太
即今安徽祁门县东北三十里柏溪乡。明万历 《祁门县志》 卷4 《乡市》 有柏溪村。
①即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六十里喜洲镇。隋开皇中,史万岁讨南中夷爨翫时,度西洱河,驻师于此。《元史·地理志》:异牟寻“迁于喜郡史城”。《方舆纪要》卷117引《滇纪》:“史城即太和县喜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