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镇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白山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庐江县:白石山镇在“县北六十里”。
在吉林省蛟河市东南部。面积57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石山,人口2.5万。曾称张连站、白石砬子等。四周环山,镇依白石砬子山,故名。1949年为黄松甸区,1956年改设白石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产玉米及山野菜。有榨油、木器等厂。长图铁路、302国道经此。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白山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庐江县:白石山镇在“县北六十里”。
在吉林省蛟河市东南部。面积57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石山,人口2.5万。曾称张连站、白石砬子等。四周环山,镇依白石砬子山,故名。1949年为黄松甸区,1956年改设白石乡。1959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产玉米及山野菜。有榨油、木器等厂。长图铁路、302国道经此。
在广东省广州市一德路。清同治二年(1863年)奠基,光绪十四年(1888年)落成,历时25年。占地面积 2700 多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一座以高直尖顶为特色的哥特式建筑。因奠基日是圣心瞻礼日,故名圣心
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水吉镇南池中后井村一带。蓝滨南 《景德镇陶录》 卷7: 建窑 “古建州窑也。出宋代,为今之建宁府建阳县,始于建安,后迁建阳,入元犹盛”。此窑创建于唐末五代,盛于两宋及元。发掘面积为1
在今四川泸州市南。《明史·地理志》 泸州:“南有龙透关,崇祯间修筑。”《清一统志·泸州》:龙透关“在州南七里”。
①即泡河。在今江苏丰县北。《水经·泗水注》: “ (泡) 水上旧有梁,谓之泡桥。” 《宋书·索虏传》: 元嘉中,魏将步尼公屯留城,与宋将稽元敬遇,引兵 “趋苞桥。至,欲渡清西,沛县民烧苞桥,夜于林中击
即代王城。在今河北蔚县东北二十里。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晋属南阳国。南朝宋改属广平郡。北魏改置阳平县。隋开皇七年(587)改为饶良县。大业三年(607)复置比阳县,移治今泌阳县,为淮安郡治。唐为唐州治。天祐三年(906
即拉孜。今西藏拉孜县东北拉孜。《清高宗实录》 卷1333载,乾隆五十四年 (1789) 六月辛巳,“军机大臣等议覆四川成都将军鄂辉等条奏收复巴勒布(今尼泊尔) 侵占藏地,设站定界事宜” 中称:“拉子地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南三里。《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大万山长官司“新坑山”条下:“又大万山在司南三里。司以此名。”
①亦名狼山。在今河北怀安县(柴沟堡镇)南。《方舆纪要》卷18怀安卫:“良山在卫西十五里。旧名狼山。《志》云:魏主珪天赐二年如狼山,至于延水。《志》以为即此狼山也。”明永乐中,车驾驻此, 因改今名。②即
在今青海祁连县东南。《隋书·炀帝记》:大业五年(609),隋炀帝西巡,“(吐谷)浑主伏允以数十骑遁出,遣其名王诈称伏允,保车我真山”。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