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岭
①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清一统志·楚雄府》:白草岭“在大姚县北八十里。岭极高,为诸山之冠”。
②一作白岭。在今青海祁连县东境。《十六国春秋辑补》卷96北凉录:玄始十二年(423),“乞伏炽盘来攻,遂陷白草岭及临松郡”。即此。
(1)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金沙江南岸。因盛产中草药,原名百草岭,后转音为今名。略呈西南—东北走向。海拔 3000 米左右。高峰大、小白草岭隔多底河相峙,海拔分别为 3657 米和 3647 米。山体主要由砂岩等构成。(2)即“白岭”。
①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清一统志·楚雄府》:白草岭“在大姚县北八十里。岭极高,为诸山之冠”。
②一作白岭。在今青海祁连县东境。《十六国春秋辑补》卷96北凉录:玄始十二年(423),“乞伏炽盘来攻,遂陷白草岭及临松郡”。即此。
(1)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金沙江南岸。因盛产中草药,原名百草岭,后转音为今名。略呈西南—东北走向。海拔 3000 米左右。高峰大、小白草岭隔多底河相峙,海拔分别为 3657 米和 3647 米。山体主要由砂岩等构成。(2)即“白岭”。
在今云南畹町市东北。《明史· 云南土司三》: “万历初,(芒市) 长官放福与陇川岳凤联姻,导缅寇松坡营。”
在今福建福清市南江阴岛上。《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福清县:白屿山在“县南百里海滨,一名陈田山,绝顶有鸿休岩,岩窦天成,下瞰沧溟,浩无涯际,昔有僧鸿休者居此而名”。
又名善因镇。即今江苏靖江市东北斜桥镇。《清一统志·常州府二》:陈阜镇“在靖江县东三十里。旧名斜桥。商民辏集,分兵防守”。
元置,即今贵州毕节市。
明弘治七年 (1494) 改九名九姓独山州置,属都匀府。治所即今贵州独山县。州南二十里有独山,据清嘉庆 《贵州通志》 卷2 《都匀府图说》称: “群嶂相联,一峰独峙,州因以名。” 1913年改为独山县
①即今安徽宿州市东北曹村镇。旧属萧县。清同治 《徐州府志》 萧县境图: 东南有曹家村圩,为往来要冲。②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北十五里。即明之曹得墓。《清一统志·济南府三》: “得本山西怀仁县人,永乐中以都督
唐南诏置,为开南节度驻地。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南三十一里开南。南诏后期属银生节度。宋大理废。南诏南部重镇。即今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南开南。阁罗凤时曾为开南节度驻所。大理前期曾移银生节度驻此,后移
即含洸。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光镇。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102英德县 “洭浦关”条内: “县西有浛洸巡司,即旧含光县也。扼五山径、大小枫林之冲,皆为要害。”
即今吉林安图县西南松花江上源二道白河。《清一统志 · 吉林一》: 混同江,“江有东西二源: 东源出长白山颠之潭,激湍奔注,瀑布千寻,俗名图拉库。二派分流,东曰安巴图拉库河,西曰阿济格图拉库河,行数十里
①即今内蒙古河套北之阴山。《水经·河水注》: “芒干水出塞外,南径钟山,山即阴山,故郎中侯应言于汉曰,阴山东西千余里,单于之苑囿也,自孝武出师攘之于漠北,匈奴失阴山,过之未尝不哭,谓此山也。”②又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