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鹤山

白鹤山

①在今浙江临海市东南。《寰宇记》卷98临海县:白鹤山“在县东二十里。上有深湖,中有磐石,前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乱”。

②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北二十六里。《寰宇记》卷94引《吴兴记》云:“昔乌程人姚紾化为白鹤,游于此山, 因名。”

③在今福建宁德市西。明嘉靖《福宁州志》卷2山川宁德县:白鹤峰“在一都,县西一里。《旧志》云,始因仙鹤来集得名”。《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宁德县:白鹤山在“县西一里,俗名西山,秀拔千仞,南连飞鸾诸山,北接莲花诸峰”。

④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南三里,与巴丘山对峙。《方舆胜览》卷29岳州:白鹤山“在巴陵县。山之南有两池,池潜巨蟒”。

⑤一名白鹤岭。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1祁阳县:白鹤山,“《旧经》云,山南接九疑,北连衡岳,数峰卓峙,岩壑幽深,郡境名山也”。

⑥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三里。南宋著名学者魏了翁为蒲江县人, 自号白鹤山人,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传世。《宋史·魏了翁传》:“筑室白鹤山下。”即此。

⑦亦名鹤山、四明山、群羊山。在今四川邛崃市西。《方舆胜览》卷56邛州:白鹤山“在城西八里,常璩曰:临邛名山曰四明,亦曰群羊,即今白鹤也。汉胡安尝于山中乘白鹤仙去,弟子即其处为白鹤台”。


在四川省邛崃市区西侧。岷江支流南河绕流。历来为佛教丛林,翠屏阁与西岩寺,唐、宋已闻名。有鹤林寺(曾称白鹤寺)、幽居寺、漏米洞、仙人洞、点易洞等。漏米洞昔为小庙,今存庙后山岩内乳白色坐像。峰顶有始建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古塔,六角九层,高17.89米。山间洞壑幽深,林木茂盛。历为避暑游览胜地。


猜你喜欢

  • 榆州

    ①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榆社县(今山西榆社县)。辖境相当今山西榆社县及和顺县西部地。六年 (623) 废。②辽置,属大定府。治所在和众县 (今辽宁凌源市西土城子)。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地区

  • 中岔寨土司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属松潘镇漳腊营。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塔藏乡南中岔。后废。

  • 朱居国

    即朱居槃。在今新疆叶城县西南棋盘乡。《魏书·西域传》:“朱居国在于阗西。其人山居。有麦,多林果。咸事佛。语与于阗相类,役属哒。”

  • 白堂山

    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三十五里。宋敏求《长安志》卷18蒲城县:“白堂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旧图经》曰:山之前,秦白起立寨之所, 因以为名。”

  • 柘荣县

    1945年升柘洋特种区置,属福建省。治所在柘洋 (今福建柘荣县)。1956年7月裁入福安县。1961年8月复置。1970年2月又撤。1974年12月再置。在福建省东北部,邻接浙江省。属宁德市。面积54

  • 东瀼水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之汤溪河。明嘉靖《云阳县志》卷上:东瀼水在“县东一里。自汉中万顷池出,经五溪巡司,云安盐场,入大江”。《方舆纪要》卷69云阳县:东瀼“在县东北,流入云安场,下流入江。以水在县东而名,

  • 开山口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开山口“在府东北五十里,山口有谷,名开山谷”。

  • 洵州

    西魏改巴州置,治所在洵阳县 (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北周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七年 (624) 废。西魏废帝以巴州改名,治洵阳县(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安康市东部一

  • 厝县

    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东汉改为甘陵县。古县名。秦置,治今山东省临清市东北。属巨鹿郡。西汉属清河郡。东汉安帝以其父清河王庆厝于县之广丘,故改县名为甘陵县。

  • 原仇山

    在今山西盂县北。《元和志》 卷13太原府盂县: “原仇山在县北三十里,出人参、铁铆。”隋置原仇县以此山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