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叟塘墟
一作百口塘墟。在今广东连平县西南七十里百叟村,南接新丰县。明移长吉巡司于此。
一作百口塘墟。在今广东连平县西南七十里百叟村,南接新丰县。明移长吉巡司于此。
隋开皇六年 (586) 置,属魏州。治所即今山东冠县。大业初属武阳郡。唐仍属魏州。宋属大名府。蒙古至元六年 (1269) 升为冠州。古县名。隋开皇六年(586年)析馆陶县地置,治今山东省冠县北。属武阳
在今湖北黄石市东南西塞山下。《三国志·吴书·孙策传》 裴注引《江表传》:东汉建安四年(199),刘勋“闻(孙)策等已克皖,乃援西塞”,即此。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
亦名大清池、亦思宽、亦息渴儿、图斯库勒、特穆尔图淖尔。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 唐永淳初
即赛音诺颜部右翼前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赛汗西北,哈努依河东岸。
北宋乾德五年 (967) 废崇龛县置,属安居县。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瓦子堡。民国 《潼南县志》 卷2: 崇龛镇在 “县西南六十里。一名漏孔场”。在重庆市潼南县西部。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4.9万。
在今云南盐津县城西南四十里豆沙关北崖。古时又称石门关。唐贞元十年 (794),袁滋奉命出使南诏,册异牟寻为南诏王,途经石门时,为纪其行,作摩崖题记。全文八行,共一百二十二字,为楷书。末尾 “袁滋题”三
一名赫色勒河。即今新疆拜城县东克孜勒河,为渭干河支流。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70:和色尔河 “源出拜城县东北四百五十里之大达巴尼岭,西流三十里至伯什克摆草场,又西流一百六十五里至阿尔通伙什卡,折而南
①在今甘肃兰州市南三十里。《宋史·李宪传》:元丰中讨西夏,“进至屈吴山,营打啰城,趋天都,烧南牟府库,次葫芦河而还”。②在今宁夏海原县南。《宋史·夏国传》:元丰四年(1081),李宪等征夏,“营于天都
在今湖南常德市北六十里甘泉寺中。《舆地纪胜》 卷68引 《皇朝类苑》 云: “鼎州甘泉寺,介官道之侧,始寇莱公南迁日,题于东楹曰: ‘平仲酌泉经此,’ 回望北阙,黯然而去。未几丁晋公又过之,题于西楹曰
即黄陵冈。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黄陵冈,与山东曹县相近。《元史·察罕帖木儿传》: 至正十九年 (1359),察罕帖木儿 “略曹南,据黄陵渡”。即此。即“黄陵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