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盂县

盂县

①春秋晋置,治所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二十五里大盂镇。《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前514),“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孟丙为盂大夫。” 即此。西汉属太原郡。西晋属太原国。北魏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 分汾阳县复置,属并州。大业初又废。

②隋大业二年 (606) 改原仇县置,属并州。治所即今山西盂县。次年改属太原郡。唐属太原府。金兴定中升为盂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复降为盂县,属太原府。清属平定州。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1)古县名。春秋晋国置,治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大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盂丙为盂大夫”。战国、秦、两汉、三国魏属太原郡。西晋属太原国。北魏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汾阳县复置,属并州。大业初废入汾阳县。(2)今县名。在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东临河北省。属阳泉市。面积 2442 平方千米。人口29.1万。辖8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秀水镇。夏、商属冀州。春秋为仇犹国,后并于晋,战国属赵。北魏为石艾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置原仇县,隶辽州,县治即今县城。大业二年(606年)改名盂县。“因汉旧名”(《元和郡县志》)。属太原郡。唐初属并州,开元中属太原府。金兴定中升为盂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平定州。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2年盂县分为盂平、盂阳、寿东三县。1945年恢复盂县。1948年属晋中区行政公署第一专区。1949年属太原市人民政府第一专区。1958年撤销盂县,并入阳泉市。1960年复设盂县,属晋中专区,1983年属阳泉市。地处太行山区。河流以滹沱河最大,还有温河及其支流秀水河、招山河等。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谷子、玉米、豆类、薯类等为主。矿产有煤、铁、铜、云母、石灰石、水晶石等。工业有采矿、采煤、电力、机械、炼焦、化肥、建材等。207国道、阳盂、盂阳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藏山、水神山烈女祠等。


猜你喜欢

  • 三源浦镇

    即今吉林柳河县南三源浦朝鲜族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辽宁柳河县:“县属三源浦,距县市南九十里。……附近又为人参种植地,以本处为人参大集散场。”

  • 东川城

    即今四川三台县。唐东川节度使驻梓州,故名。《旧五代史·明宗纪》:长兴三年(932),“东川董璋领兵至汉州,西川孟知祥出兵逆战,璋大败,得部下人二十余,走入东川城”。

  • 武昌府

    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武昌路置,为湖广行省省会。治所在江夏县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辖境约当今湖北蒲圻市、通城县以东,长江以南,阳新县以西地区。洪武九年(1376) 为湖广布政使司

  • 蜈松关

    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清一统志·沅州府》: 蜈松关 “在芷江县西六十五里”。

  • 方期驿

    唐置,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六十里剑门镇。《旧唐书·地理志》 剑门县:圣历二年(699)“于方期驿城置剑门县”。

  • 柴潭

    在今河南汝南县南三里。《宋史·孟珙传》:南宋绍定六年 (1232),孟珙与元将共攻金蔡州城,“珙进逼柴潭立栅”。即此。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城南。《续资治通鉴》: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孟珙与蒙古军共攻

  • 景德镇

    ①北宋真宗景德中置,属浮梁县。即今江西景德镇市。为中国古代陶瓷业中心之一。素有 “瓷都” 之称。《方舆纪要》 卷85浮梁县: 景德镇 “水土宜陶。宋景德中置镇于此,因以景德为名”。旧与佛山、汉口、朱仙

  • 老鸦漩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置,属宁越营。在今四川石棉县(新棉镇)附近。1951年于此置石棉县。

  • 闪电河

    ①集镇名。即今河北沽源县东北闪电河乡。清属多伦诺尔厅,于此置汛。②亦作上都河。即今内蒙古多伦县北闪电河,为滦河上游。“闪电河”乃上都河之讹。

  • 杼山

    即今浙江湖州市西南三十里宝积山。《寰宇记》卷94引 《山墟名》 云: “昔夏后杼巡狩之所。”故名。唐颜真卿修 《韻海镜源》 于此,并撰 《杼山妙喜寺碑铭》。又称宝积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南。夏后杼巡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