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山
又名真山、甑山、石筏山、筏梁山。在今江苏江阴市东长山乡。《寰宇记》卷92江阴军江阴县:“真山在县东二十三里。”《舆地纪胜》卷9江阴军:石筏山、石牌山,“《十道四蕃记》云:石筏山筏长六十步。始皇欲以浮海,今俗呼为石牌山。其石面平,悬江流中,涨不没,涸亦不高,随水高下”。
又名真山、甑山、石筏山、筏梁山。在今江苏江阴市东长山乡。《寰宇记》卷92江阴军江阴县:“真山在县东二十三里。”《舆地纪胜》卷9江阴军:石筏山、石牌山,“《十道四蕃记》云:石筏山筏长六十步。始皇欲以浮海,今俗呼为石牌山。其石面平,悬江流中,涨不没,涸亦不高,随水高下”。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北烽火岛。见于清 《海国闻见录》。村名。在陕西省礼泉县东部、泾河西岸。属烽火镇。人口1200。原名白灵宫。1956年成立烽火高级农业社,闻名全国,村遂改今名。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
①西汉元封三年(前108)置,治所在朝鲜县(今朝鲜平壤市大同江南岸土城洞,一说即今平壤市)。辖境相当今朝鲜平安南道,黄海南、北道、江原道和咸镜南道地。西晋建兴元年(313)与朝鲜县同侨治棘城(今辽宁义
唐置,属羁縻悦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后废。
亦作大宁墟。即今广西贺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大宁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贺县图:东北有大凝墟。
在今四川什邡县南。《寰宇记》 卷73什邡县: “雍齿山在县南四百步。《汉书》 封雍齿侯国。《汉书》 高帝六年封雍齿为什邡侯,至汉元鼎五年,以酎金国除也。” 《方舆纪要》 卷67什邡县: 雍齿城“今城南
即今江西武宁县东箬溪,地当箬溪水入修水之口。有渡,清时设把总驻防。同治 《南昌府志》卷6武宁县市镇: 箬溪市 “距县四十里”。
在今山西应县东南四十五里北楼口村。《方舆纪要》卷40繁峙县:北楼口堡“堡城正德九年筑,嘉靖二十三年、万历五年增修,周四里有奇,备兵使者驻焉,所辖边二百五十三里。东起平刑界石窑庵,西抵广武界东津口, 皆
指以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南加兹尼为首都之伽色尼朝(962—1186)而言。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上:“吉慈尼国, 自麻罗拔国约一百二十程可到。”
亦作篁墩山。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清一统志 · 太平厅》: 黄墩山 “在厅东北。距厅极远,北连秦地,南接大宁。北江发源于此”。北江即今任河。《明史·杨嗣昌传》: 崇祯末,张献忠入川,“四川将张令、方国
即今福建龙岩市西小池溪。《方舆纪要》卷99龙岩县: “罗桥溪在县西二里。源出县西南七十里大小池,合流经此,上有罗桥,至县南三里石鼓潭而会龙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