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街
即今湖北谷城县西三十六里石花镇。明、清置巡司于此。民国设县佐。
即今湖北谷城县西三十六里石花镇。明、清置巡司于此。民国设县佐。
在今北京海淀区西北寿安山南麓。因寺内有卧佛造像而得名。唐代名兜率寺,元代名昭孝寺,至治二年 (1322) 重建,改名十方普觉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等。原有卧佛二,一是贞观中造旃檀像,已
在今江苏淮安市东。《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范家河 “在府城东。万历十四年,河决范家口。今有石堤防卫”。
即今河北辛集市北小章村。民国属束鹿县,有县佐驻此。村名。在浙江省富阳市南部、壶源溪东岸。湖源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00。原名小臧村。唐代臧姓居此。后改今名。产毛竹、土纸、茶叶、水果。有造纸、纺织、工艺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万年寺北。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7峨眉县:观心坡“即顶心坡,一名点心坡。在万年寺上。《峨眉县志》:顶心坡,一举足膝辄平心”。
即穆棱河。指今黑龙江省东南部穆棱河下游。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2:“大穆棱河一曰莫力河。源出穆棱窝集……又东北入乌苏里江。”
又作军阳山。在今江西弋阳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军阳山“在弋阳县南三十里。《县志》:唐贞元中产银铁,乾符后不复产。亦名君阳,唐李翔有《信州君阳山》诗”。古山名。又称军阳山。在今江西省弋阳县南。唐
①在今安徽石台县东四十里。黄山山脉与九华山脉连接处,青弋江与秒浦河分水岭。《方舆纪要》 卷27石埭县 “盖山” 条下: “稠岭在县 (广阳镇) 西七十里。草木丛密,登陟峻险,为往来之通道。”②在今浙江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置,属广西庆远府。治所在穹来捧喇轸村 (今贵州荔波县东南时来旧县村)。后改属河池州。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徙方村埲峨岭 (今荔波县西北方村)。雍正十年 (1732)改
又名纳仓宗、香沙宗、桑札宗、西泥沙、香沙。即今西藏申扎县。为后藏北部大市。清末辛亥年版《西藏新志》卷上:先家城“铺店鳞次,人烟稠密,乃此路第一市驿,繁盛无有出其右者。本驿自此岐分二支,一通札什伦布,一
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阿尔山镇。白阿铁路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