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钟山石窟

石钟山石窟

在今云南剑川县城西南五十里。石钟山系石宝山支峰,因山上有石如钟而得名。《清一统志·丽江府》 引《剑川州志》:中山“在石宝山南一里,岩石壁立,镌梵像数百,庄严经久不变,谓之中山石佛”。石窟开凿于南诏、大理时期,是云南白族先民创造的石刻艺术宝库。另有宋代以来的题记四十余则。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剑川石窟。在云南省剑川县城西南25千米处。石钟山系石宝山的支峰,因山上有石如钟而得名。石窟群依山开凿,宏伟壮观,共有石钟寺区、狮子关区和沙登箐区,计17窟,造像139躯。石钟寺区有8窟,第一、第二窟雕有南诏王造像,是研究南诏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为全窟的重点;第三—七窟是佛像,雕刻细腻,造型优美,是石窟群中艺术性较高的几处。狮子关区有石窟3处,其一为南诏王全家造像,俗称“全家福”;另一俗称“酒醉鬼”的雕像为梵僧观音像;第三处在巨石之上刻一深目高鼻之人,旁镌“波斯国人”四字。沙登箐区有石窟6处,在甲子寺悬崖的缝隙中雕刻的多闻天王和大黑天神像,高达2米,威武雄壮。石窟开凿于南诏、大理时期,是云南白族先民创造的石刻艺术宝库。另有宋代以来的题记40余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杏山

    ①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杏山乡境。《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杏山“在卫西南四十里。今有杏山驿”。②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里杏山。《明一统志》卷23兖州府:杏山“上多杏木”。③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寰宇

  • 新安县

    ①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义马市西石河村。西汉属弘农郡。西晋属河南郡。北魏太和十二年 (488) 升为新安郡。十九年 (495) 仍降为新安县,属河南郡。东魏天平元年 (534) 为新安郡治。北周

  • 白石原

    亦名西原。在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梁原乡一带。《元和志》卷3良原县:“石原,在县西南,即所谓良原也。”《寰宇记》卷32泾州良原县:白石原“其原起自县西南三十里,东下三十里,分为两原:一在南三十里,更名良原;

  • 安仁场

    ①五代唐清泰二年(935)改安仁镇置,属衡州。在今湖南安仁县西南。北宋乾德三年(965)升为安仁县。②北宋开宝八年(975)置,治所即今江西余江县东北锦江镇。端拱元年(988)升为安仁县。(1)本唐潭

  • 洋溪

    ①即今江西安福县西南洋溪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卷7: 安福县西路 “田里又十五里至洋溪,即罗塘司”。1934年2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在此设洋溪政治局 (县级)。②在今湖北枝城市

  • 乌程县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市南十五里下菰城。《寰宇记》卷94引《郡国志》云:“古乌程氏居此,能酿酒,故以名县。”东汉属吴郡。三国吴为吴兴郡治。东晋义熙元年(405)移治今湖州市城区。隋仁寿二年(

  • 文进县

    唐贞观六年(632)置,属羁縻彻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县境。后废。

  • 弥雄山

    在今云南嵩明县北三十里。《明一统志》卷86云南府: 弥雄山 “在嵩盟州北三十里。苍崖叠出,望之蔚然,土址肥饶,蔬菜繁夥。今名弥秀山”。

  • 韩胡堡

    明置,属茂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四十里。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2引 《边防记》: “韩胡堡附近恰列寺、韩胡碉、水磨沟等寨。”

  • 冶县

    汉武帝平闽越后改东冶置,为会稽东部都尉治。治所在福建福州市旧冶山之麓。西汉时今福建全省仅有此县,其辖境实际所及约当今福州市一带。东汉初改名东冶县。《舆地纪胜》卷128福州《景物上》:东冶,“《晏公类要